全球焦点透视:隐性传播为新冠病毒人际传播主要方式

   2020-07-09 新浪网4410
核心提示:原标题:最新研究发现:隐性传播为新冠病毒人际传播主要方式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9日消息,当地时间6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原标题:最新研究发现:隐性传播为新冠病毒人际传播主要方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9日消息,当地时间6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登了一篇学术论文《隐性传播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启示》(The implications of silent transmission for the control of COVID-19 outbreaks)。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播主要是潜伏期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的。这项研究由来自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完成。

新冠病毒传播过程大部分是隐性传播

文章称,目前,控制病毒传播的一个关键方式就是隔离有症状的病人,但不能忽视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感染者。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发现,新冠病毒传播过程,大部分是隐性传播(silent transmission),这种隐性传播是潜伏期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导致的。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的珍妮弗·莱特教授称,“潜伏期”就是指某个无症状感染者暂未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阶段。此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处于新冠肺炎潜伏期的病人最具传染性,这在呼吸道疾病中并不常见。

 图片来源:《福布斯》杂志

图片来源:《福布斯》杂志

文章称,疫情之下,许多地方的社会经济压力增加,民众要求放开防疫措施的呼声越来越大。对于政府来说,充分认识到隐性传播的风险对于制定后续防疫政策非常关键。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例、传染性,以及潜伏期感染者的传染性和持续时间都会对防疫效果产生影响。

为控制疫情,需要识别并隔离至少1/3的隐性传播者

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所有的感染者中,未表现出症状的病例约占17.9%到30.8%。该研究根据不同情况下无症状患者的比例,推算出了相应的隐性传播的规模。

假设在疫情中,17.9%的病例都没有表现出症状,在这种情况下,由潜伏期感染者导致的传播可以占到传播量的48%,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传播占传播量的3.4%。

假设在疫情中,30.8%的病例都没有表现出症状,在这种情况下,由潜伏期感染者导致的传播可以占到传播量的47%,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传播占传播量的6.6%。

综上,该研究认为,即使有症状的人被立刻隔离,疫情也不能完全得到控制,后续大规模疫情仍有可能发生。

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住之后的疫情,把罹患率(attack rate)维持在1%以下,那么至少三分之一的隐性传播者(silent infection)必须被识别出来并进行隔离。

文章作者认为,该研究的结果说明政府需要扩大检测,对无症状的疑似病例进行甄别,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需要尽快追踪他们的接触史,以识别处于潜伏期的患者。

作者称,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很难被追踪,加上隔离期可能会出现各种疏漏,该研究中对于新冠病毒隐性传播力度的预估趋于保守,实际的隐性传播风险有可能更大。因此,政府在研判是否放松防疫措施时,要考虑到这些风险。

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近期其他研究成果称,公众只要在必要的场合正确佩戴口罩,就有助于保护自己不受隐性传播的威胁。

责任编辑:郑亚鹏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