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全球国际锐评:中国“天问”探火将最终惠及全人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4  来源:cctv
核心提示:原标题:【国际锐评】“天问”探火将最终惠及全人类承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23日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行星
原标题:【国际锐评】“天问”探火将最终惠及全人类

承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23日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而在此之前,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20日从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升空,美国“毅力号”火星车计划30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至此,2020年人类的三次火星探测任务,全部聚于镁光灯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采取了“一步到位”的方略,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这不仅在中国航天历史上是一大突破,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过去几十年,中国航天的各项工程一直秉持“小步快跑”的发展理念,也就是每一次任务突破一个单项技术,通过多次任务的组合发射来获得某一方面技术的整体突破。比如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嫦娥探月工程,都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总体技术分解到多次任务当中去,以降低风险,保障任务顺利推进。先于中国进行过火星探测的美国、苏联、日本、欧空局、印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此前都采取先环绕、后登陆、最后实现漫游的策略,分步骤进行“探火”。

此次“天问一号”探测任务集成了“环绕”、“着陆”、“漫游”三大工程目标,说明中国在此前的嫦娥探月、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等一系列航天系统工程的实施当中,已经充分积累起进行火星探测的必要技术基础。尤其是嫦娥工程的实施,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火星探测工程的先导。中国通过嫦娥工程突破并熟练掌握了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地外天体环绕飞行、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自主着陆、漫游器(月球车)在地外天体自主行走探测、深空通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所建立起的深空探测网将直接服务于火星探测。而中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当中不断完善的运载火箭技术和航天基础设施,也成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的有力依托。

不仅如此,在一次任务中集成三大工程目标,也体现出中国航天无与伦比的魄力。从工程技术角度讲,如果“天问一号”任务成功,将是人类火星探测事业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突破只是火星探测事业的基石,而人类探索火星的真正目的,是获得太阳系乃至宇宙起源的知识,了解地球生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生命等问题。通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将不断完善宇宙观,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所处的这个宇宙,最终解决好地球上的问题。

当下的火星探测,就好比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人类对火星的知识还相当贫乏,距离开发火星资源或者将火星建成“第二个地球”还相当遥远。因此,火星探测不同于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这些近地球轨道的航天技术应用工程,短期内是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而是完完全全的“人类公益事业”。

因此,无论哪个国家,能够有幸代表人类前往火星,探寻前述终极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过去,这一领域仅限于美国、苏联、日本、欧空局等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现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包括印度、中国、阿联酋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火星探索俱乐部”,在人类探索宇宙新知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一贯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就搭载了欧空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促进署提供的多项科学仪器,用来探测火星的磁场、土壤等。中国深空通信方面则得到了阿根廷方面的帮助。可以说,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本身就是一次国际合作的典范,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如果说浩瀚宇宙是星辰大海,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就是在这大海中同坐一条船的乘客。在面对一个与地球相隔甚远而且完全陌生的世界的时候,人类只有充分共享优势资源,集合世界各国的智慧,才能实现目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会看到更多在深空探索事业方面的国际合作,获取和分享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新知,从而推动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的共同进步,而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孙洁 责任编辑:刘亮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天问 探火 人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