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暨架空线入地工作半年总结分析电视电话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已有1530条背街小巷启动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其中,370条整治完毕已进入区级验收阶段,626条正在施工中,其余500余条已确定精细化整治方案,近期将陆续进场实施。今年全市还将围绕“一核一主一副”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重点区域,启动实施118公里电力、71公里路灯、128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项目。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范围
扩大至全市16区
按照本市新一轮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行动计划,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任务扩大到了全市16区所有建成区街巷。核心区要从解决痼疾顽症逐步向街区更新扩展;城市副中心各项标准要与核心区保持一致,实现背街小巷新老融合互补;其他地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同步推进、协同发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整治工作重在改善居民身边环境。市城市管理委整治处副处长陈志娟透露,开展精细化整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十无”达标标准,胡同街巷的有序停车、景观绿化等老百姓迫切关注的问题也纳入了精治类街巷的整治提升范围。
自今年5月以来,市城市管理委联合市政务服务局定期通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背街小巷环境问题,围绕私搭乱建、开墙打洞、架空线、道路平整、外墙立面、公服设施、牌匾标识、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环境秩序、无障碍设施、街巷公示等12个方面,为街巷治理提供目标靶向。陈志娟介绍,像人行步道路缘石坡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这样的细节,都是新一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内容。
五环内主次干路
今年完成通信架空线入地
架空线入地是实现城市道路空间清朗、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市城市管理委景观处处长郭夯介绍,今年全市推进实施118公里电力、71公里路灯、128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路由选线和箱体选址,在施线路43公里,占总任务的14%;另有18.5公里“多杆合一”、110处电力箱体“三化”和217条背街小巷“线平杆直”治理项目也已全面启动。
其中,核心区内的东城区将实施217条背街小巷“线平杆直”治理,9条背街小巷电力架空线入地。崇雍大街、平安大街等3.5公里道路将进行“多杆合一”改造,并同步开展88处电力箱体“三化”治理。西城区将实施195条背街小巷45公里电力、233条背街小巷52公里路灯架空线入地,并同步开展22处箱体“三化”治理,有序推进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治理工作。城市副中心对标核心区,结合“三庙一塔”和环球主题公园重点区域道路,实施23公里电力、20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集中连片开展治理。
另外,中心城区将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区域、“三山五园”地区、长安街和中轴路及其延长线等重点地区道路,年内实施电力架空线47公里、路灯架空线4公里、通信架空线108公里入地,“多杆合一”治理15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待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年内完成108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后,城六区五环内主次干路除18条改扩建道路和11条大修道路未到掘路期限外,将全部实现通信架空线入地。
优先安排冬奥场馆周边
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委将优先安排冬奥场馆等重点区域周边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和架空线入地,精细做好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两侧、中轴线两侧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对已完成管道建设的道路,以拔杆为标准,加快推进穿缆撤线拔杆工作。
陈志娟介绍,这部分街巷的环境整治将按照“一路一策”“一街一策”“一巷一策”的原则,精细组织实施,尤其要突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筑立面修旧如旧,门楼恢复原有形制,窗体与周边风貌协调,突出地域风貌特色。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围绕特色商业街区和街巷沿街商业,规范设置便民利民服务网点、非遗传承手工作坊,提升街巷活力,增加内涵特色,优化营商环境。文/本报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