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全球报道: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06  来源:cctv
核心提示:原标题: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
原标题: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贯穿整个“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西部大开发将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印发,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时间上存在长期的重合,在战略上相互叠加,互相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笔者认为,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打通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血脉”,推动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这对促进国内大循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尤其农村地区,交通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流通循环将进一步打通,这也有助于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

目前,以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投资为主的“两新一重”投资,在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两新一重”投资的大力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将有效支撑约3.5亿西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并带动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提升,进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正在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近年来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步稳蹄疾,有力推动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今年1-8月的外贸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取得成效,出口增长6.8%,增速高于整体6个百分点,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18.6%。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1-8月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1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重庆市前8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983.6亿元,同比增长10.3%。而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都包括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应当说,这个外贸成绩来之不易。西部地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消费规模,也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预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将赋予西部各省份更多对外开放的新使命。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随着各省份进一步突出比较优势,加快错位发展,西部地区在国际循环乃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并将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作出更多贡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