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三角“万亿俱乐部”扩容 释放更多“领跑”活力
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0年城市GDP数据,中国“万亿俱乐部”迎来新一轮扩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也再添江苏南通、安徽合肥两名“万亿城市”新成员。
根据合肥市1月26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达到10045.7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5%。
1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南通市市长王晖透露,2020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成功突破万亿,达10036.3亿元。
2006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万亿城市”。随后,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等城市陆续跻身“万亿俱乐部”。目前,长三角“万亿城市”已占全国总数的约1/3。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长三角也新增两个万亿量级的城市,这将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重要信心。”安徽大学经济学教授郑兰祥说。
在他看来,这些不俗的经济社会“成绩单”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巨大活力,也为“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GDP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分析指出,创新第一动力持续增强是这张“成绩单”中最重要的亮点之一。
据统计,2020年1至11月,中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6%,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高位增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7.1%……
在中国,区域经济战略是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长三角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的联宝科技生产车间,来自智能制造的“惊喜”无处不在:自主设计、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生产线“哪吒线”和“水星线”上,笔记本电脑主板生产已实现了90%的自动化率,整机组装生产线自动化率也达到50%,成为业界智能制造新标杆。
2020年,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想(全球)最大的PC生产基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逆势”跃升,成为合肥首家营收超1000亿元的企业,也是其提高经济“含金量”的一个缩影。
“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12.5%左右,2022年计划超15%;预计今后几年高新企业将年均增加约1000户,上市企业数量将年增15家以上。”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上透露。
这个曾经的中部省会城市随着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工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又成为工业增长的‘龙头’,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和GDP含金量。”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刘爽说,2020年,全市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5%。
经济学理论认为,迈入万亿大关,既是城市发展的分水岭,也是城市能级的升级点,这意味着城市的区域影响力、辐射力都将进入新的“量级”,其经济增长速度,以及高质量发展模式,都将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深远。
但专家也指出,长三角区域尽管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势头,但也存在不均衡现象。
“江苏、安徽两省都需要解决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而长三角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资源要素更优化配置,释放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也是整个区域未来共同的课题。”郑兰祥分析说。
他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都市圈、产业体系、创新共同体等方面都着重强调了“一体化”,正是在着力研究解决这一课题,推动长三角城市从打“锦标赛”,到奏“交响乐”。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也表示,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使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对推动全国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三角城市也要有更强的责任感,用科技和产业链的力量带动周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