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警惕“神医”成为互联网诊疗的寄生毒草

   2021-04-08 新浪网6160
核心提示:原标题:警惕“神医”成为互联网诊疗的寄生毒草 时本“神医”另辟蹊径,又开始修仙作妖了。“我们这个药功效强大,3个月保证治好

原标题:警惕“神医”成为互联网诊疗的寄生毒草

时本

“神医”另辟蹊径,又开始修仙作妖了。“我们这个药功效强大,3个月保证治好你的难言之隐。”“从曾祖父开始,我们一家几代专治这个病……”你肯定想不到,在微信那端与你侃侃而谈的“老中医”“老专家”,其实是拿着“剧本”的骗子。据央视报道,这些“神医”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撒网,通过添加好友的方式,引流有需求的人掉入陷阱。

“神医”附身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是简单的马甲更换,而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手段更新。这是因为,互联网不仅更适合于“神医”隐身,而且互联网诊疗的很多做法也容易被“神医”模仿。这些因素决定了“神医”很容易成为互联网诊疗的寄生毒草。

互联网诊疗方便了患者问诊。正规的线上医生经一番问诊后,需要为患者提供建议,告诉他们到哪里做检查、做什么检查、买什么药。“神医”利用互联网诊疗中医患不必见面的特点,忽悠患者,也是提出类似建议,一样的做法,且都是在网上进行,让患者很难分清真假医生。

此外,各地创新开发的互联网诊疗模式,“神医”也可以照搬照学。比如,互联网诊疗要求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神医”就利用这一点,将患者诱导到他们服务的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为了方便患者,一些互联网医院开发出送药到家模式,“神医”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促销药品甚至假药送给患者。“神医”从互联网诊疗上吸取养分,不仅行骗更加方便,而且非法获利更多。

由此看来,在制定互联网诊疗规则时,要筑牢对“神医”的阻截堤坝。特别是要加强对医生的身份认证,无论来自哪个互联网平台的账号,只要以医生的名义发布信息,都应该通过身份认证。并且,要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强化内容审核,既要确保正规医生能够在网上开展诊疗,更要避免“神医”冒充医生发布信息。

阻截线上“神医”,亟需补齐互联网诊疗的一些短板。比如,互联网诊疗有时会出现“同病不同诊”现象,不同的医生根据个人经验判断,难免出现不同的观点、得出不同的诊疗,有医生为了让语言更接地气,还使用了非规范语言。既然如此,“神医”诊断出错或者说出“外行话”,就更加不易被识破。因此,提升互联网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和语言势在必行。互联网诊疗多以“话聊”为主,但“神医”擅长话术,如果只听其言,“神医”很容易以假乱真。所以,互联网诊疗不能止于“话聊”,要加速与实体医疗机构的融合,盘活更多的医疗资源,提供更丰富的医疗服务,比如药品配送、就医诊后管理等。

当前,互联网诊疗迅猛发展,网上“神医”也蠢蠢欲动,并且随着互联网诊疗的快速普及,网上“神医”也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因此,在推进互联网诊疗时,尤需拔除线上“神医”这根寄生毒草,避免“神医”成为更难治理的顽疾,给尚在成长中的互联网诊疗蒙上阴影。

原标题:警惕“神医”成为互联网诊疗的寄生毒草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