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全球科技观察:人工智能技术与天文学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3  来源:瑞士苏黎世大学理学院  作者:李惠民
核心提示: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突飞猛进,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思维方法,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如国际知名学者周海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突飞猛进,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思维方法,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如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预言:“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届时,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他的这一预言。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可见一斑。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研究。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将该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探索工具,提供丰富而复杂的数据、分类星系、发现脉冲星、预测宇宙结构、筛选数据以获取信号、识别不寻常的系外行星等;他们将这一探索工具应用于天文学方面。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有无数未经探索的应用正在被试验,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天文工具。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代表着小行星探测方面的重大进步。该校研究团队开发的一种名为HelioLinc3D的人工智能算法首次发现了一颗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虽然被认为具有潜在威胁,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风险。HelioLinc3D利用位于智利的维拉·C·鲁宾天文台为期10年的夜空调查项目发现这颗近地小行星。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即将到来的数据密集型天文学时代的预演。

美国谷歌公司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研人员曾运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能力,将现有天文数据输入“神经网络”。结果,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发现了银河系中的两颗新行星;其中一颗行星编号为“开普勒-90i”,其所在的恒星系有8颗行星,该恒星系的行星数与太阳系的行星数相同。但开普勒-90i行星比我们地球大30%,属于超级地球;它公转一周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是所在恒星系中发现的第三颗类地行星(即岩石行星),而它的母恒星开普勒-90比我们的太阳稍大且更热。

前不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研究星系。比如可以写出一个程序,从数千计星系中挑选出研究对象,可以筛选出动荡、混乱的星系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强大的星系风使得恒星形成速率下降,最终整个星系会失去活力,黑洞会被“饿”死。如此多的星系物质被星系风吹出,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星系将进入动荡期,本项观测有助于我们理解星系的生存与死亡。

日本天文学家也在前不久开发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可以消除天文数据中由于星系形状随机变化而产生的“噪声”,而且,获得的结果与目前公认的宇宙模型一致。研究人员称,这一强大新工具可用于分析当前和计划中的天文学调查获得的大数据。这项研究显示了将观察、模拟和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的好处。

最近,NASA利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拍摄了迄今为止遥远宇宙最深、最清晰的红外图像。JWST的第一张深场图像是46亿年前首次出现的星系团SMACS0723,它充满了数千个星系——包括迄今为止在红外波段观测到的最微弱的物体。这让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天文专家对韦布的进一步可能性感到惊喜。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驱动望远镜对太空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从而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他们将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的计算能力,用“云+人工智能”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并通过视觉人工智能分析找到脉冲星线索,辅助快速射电暴和近密双星系统中脉冲星搜索。

有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助,今后的天文学成果将会越来越多。许多科研人员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这一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完全可以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天文学研究将打开宇宙探索的新领域。

文/李惠民(作者单位:瑞士苏黎世大学理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