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国学 » 正文

全球国学频道:专家略谈|孔子的儒家学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04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作者:郑红霞
核心提示: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和弟子著的《论语》所创立的。最初该书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和弟子著的《论语》所创立的。最初该书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学对中国和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他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而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精华;而与礼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孔子之伟大处,正在教我们以人道,即人与人相处之道,即教我们如何立身处世,在社会上做一人。孔子的教训,以道德始,也以道德终。”他认为,孔子之道,是本原于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人人能知,人人能行。只要你有志,你肯跟他学就行了;这是孔子之道之伟大处。他还认为,孔子之道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

教育家周仪荣先生也曾说过:“孔子的人道精神主要集中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上;所以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其实一个人要想信服于人,得先做好自己,再去要求别人。因此,做人不能只顾自我,不要把自我不想的事情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做人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构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孔子的这句话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的一种做人处事的哲学,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修养。

孔子人道观始终以关注人的价值,崇尚人的地位为本位,以仁义为标志,以礼乐为规范,以文化为条件,来实现人的价值。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文主义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和肯定人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总之,在中国过去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上,孔子及其儒学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中华文化的形成上起了主要的作用;现代意义上孔子是儒家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孔子更为人类社会尤其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郑红霞(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