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文化 » 正文

全球文化频道:网络流行语在全国都风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4  来源: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  作者:黄石山
核心提示: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网络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时代有着不同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网络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网络时代有着不同的网络流行语,而不同的网络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正受到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网络流行语,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使我们形成对网络文化和网络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为我们提供了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新工具。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网络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最好的见证。可以说,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网络流行语,那么集中、大量地丰富了现代汉语尤其汉语词汇。

网络流行语来自亚文化的网络语言,而网络语言的诞生、形成和发展,拓展了人们语言生活的空间,并提供了语言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还推动了新时期汉语的进化和发展。所以,网络语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网络文化的表征;它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和形式,它的发展建构了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这门学科的概念是由我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首先提出的。

网民尤其青少年网民是社交媒体最忠实的使用者,也是网络游戏、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的重要用户群。互联网是个性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空间,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个性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而使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求新、求变、求简、求快的特征和特殊的修辞方式。另外,作为一种日常语言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自身也会在社会交往中迭代,大多数流行语会脱落、转世,少部分会进入主流文化的话语系统,成为人际交往常用语。

例如,前几年十分火爆的“皮皮虾我们走”:经过各大网红和其他网民的传播,没想到这个语句一下走红,还衍生出不少表情符号。又如,火爆的“割韭菜”:比喻行业老手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新手进行收割,赚取利益。它们的“命运”如何,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但是,如“给力”“吐槽”“逆行者”“直播带货”等,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公共语言,它们完成了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型的过程,丰富和推动了我国社会语言的发展和进化。

网络流行语符合网民尤其青少年网民追求“新”“奇”“特”的天性,通过网络的交流互动,他们在各自圈层中形成独特的话语和符号体系,以寻找表达的自由感和同类归属感。其实网络流行语有正向和负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鲜、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语言存在表达不规范、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导向的特点。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关主管部门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进行正向引导,对网络环境进行科学的监管。

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1亿。在这种情形下,网络流行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语言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前景获专家学者普遍看好。毫无疑问,网络流行语将促进语言学自身学科体系的完善与理论的发展,并将有助于提高语言学在整个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它的研究将对社会生活实践,尤其是网络语言运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文/黄石山(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