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资产通证化的制度崛起在中国香港崛起
引言:2025年中,香港已不再是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资产通证化)话题的“观望者”,而是战略级推动者。短短一周内,香港金管局、证监会相继发布政策声明,明确支持稳定币发牌机制、债券通证化试点、以及Web3金融实验区设立,释放出一个信号——香港,正全力打造全球RWA资产上链的制度中枢。
但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香港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其加速RWA发展的底气,是否真正具备系统化支撑?我们从战略、技术、金融、监管、文化五大维度展开深度迹象化分析。
一、监管先行:制度灵活性成为RWA的“信任入口”
香港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在技术,而在“合规制度”。作为普通法系+国际金融中心+高度自治特区,香港具备极强的政策灵活性与监管创新能力,这恰是RWA最需要的“法律空间”。
关键迹象:
2024年率先推动《稳定币监管规则框架》立法草案
LEAP计划(证券型通证试点)中支持债券、基金、票据等RWA产品试水
支持第三方机构“资产托管+审计+评级”一体化链上验证机制落
RWA作为“现实资产 × 区块链”的融合体,天然涉及产权认定、资产确权、跨境流通、投资人保护等复杂合规结构。香港作为国际法治样本与全球资产港,恰好填补了“全球合法合规 RWA 市场”的空白。
二、金融基础:亚洲资产跨境定价的“链上口岸”
香港是全球债券、外汇、离岸人民币、绿色金融、ETF、基金互认的超级枢纽,本身就是现实资产的定价中心。将这些资产“链上化”,既顺应趋势,又具天然优势。
关键迹象:
绿债、金条、政府债券等资产已进入通证化路径测试
香港金管局支持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的链上兑换互通
亚洲多国主权财富基金计划通过香港做RWA投资试点
更关键的是,香港正定位为“RWA亚洲流通市场的清算与估值口岸”。谁能定价,就能掌握RWA市场的话语权。
三、国际枢纽:全球资本认可的资产出海+资产回归双通道
香港的“双向功能”正在成为全球RWA资本的桥梁:
资产出海口:内地、东南亚的地产、票据、基金、艺术品、私募资产,借助香港做通证合法包装 + 国际入链;
资产回归口:欧美持牌金融机构通过香港“做亚太区RWA部署”,实现合规入华前置。
典型趋势:
新加坡的RWA基金通过香港获得中国投资者背书
中东家族基金借香港RWA平台布局“全球黄金+房产+碳汇”
中概私募股权基金通过香港链上拆分后做全球LP转让
香港不是要复制币安或Solana那样的DeFi生态,而是要建构一个“可信+跨境+资产级”的数字金融超级口岸,其核心逻辑在于:制度容纳现实资产的多样性,流通连接全球资本的可信度。
四、产业叠加:RWA × 金融科技 × 专业服务的多维融合生态
香港不仅是金融中心,更是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的实验田。RWA的核心挑战在于“链下资产如何可信上链”,而这正好需要四类基础设施:
资产评估与估值服务(RICS/四大会计所)
法律架构(信托结构/SPV/合规评级)
跨境支付与资产托管(中银香港/汇丰/港交所)
链上发行与多链兼容技术(HashKey、Osl、Avalanche等)
香港恰恰具备上述多层生态,形成了一个“多专业叠加 + 全链条互通”的现实资产上链协作模型。这种产业与制度复合优势,是新加坡、迪拜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
五、文化逻辑:在“可控开放”中承接全球高质量资产流动
RWA的核心,不是“高频投机”,而是“低频高质量资产”做数字化估值与权益确权。而这一逻辑,正好契合香港当前的宏观定位:以全球信任为资产定价出口,以“有限开放”实现高端资产资源流转。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RWA战略研究中心
栏目支持:全球战略观察 × 数字资产通证化专题
联合策划: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 全球TV传媒视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