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背后的全球竞赛、制度裂变与未来主权再构
一、链上现实:金融逻辑正在被重新书写
在这个被高通胀、地缘冲突、货币分裂、能源焦虑交织影响的时代,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挑战。
过去的全球金融秩序,基于美元锚定、国家信用与纸面资产管理建立起“中心化、分层化、高门槛”的运营逻辑。
而今,RWA(现实资产通证化) 正在悄然打破这一结构,它所带来的不是某种局部创新,而是一次对全球资产主权与价值治理的集体重写。
RWA让现实世界中的债券、地产、黄金、艺术品、碳配额等“传统资产”,从线下跃迁到链上,从静态表征变为可流动、可编程、可确权、可共治的数字通证。
这不是一场加密游戏,而是一场金融文明层面的制度性大迁徙。
二、RWA背后的五重世界秩序重塑逻辑
1. 价值锚定权的转移:从国家信用向资产本体信用演进
传统金融中,货币锚定国家信用,投资人信赖“国家背书”;而在RWA世界中,投资者信赖的是资产自身的可视性、确权性与流通性。
通证作为信用的容器,正在将“货币信用”转换为“资产信用”的生态。
2. 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从中介层到智能合约自动化信任
RWA将原本由托管人、券商、银行、登记所、审计机构组成的“金融中介矩阵”,压缩成了链上智能合约驱动的自动化清算系统,信任不再来源于机构,而来自算法。
3. 跨境治理的再定义:法律主权、资产主权与数权的交锋
现实资产通证化必然触碰到国家边界、管辖权、身份认证、法律适用等问题。RWA不是技术挑战,而是制度容纳能力的试金石,考验各国对“可互信治理模型”的容忍度与创造力。
4. 资本流动新范式:从流通稀缺到结构性再配置
资产一旦通证化,其边界属性被解构,流动性释放,投资门槛降低,资金配置逻辑也随之转向“全球比价、数字信任、流动性深度”三位一体的机制。
5. 主权竞争向通证竞争演进:谁定义RWA标准,谁掌握资产互联网入口
全球竞争已不再是“哪国货币更强”,而是“谁的通证体系能成为全球资产上链的协议入口”。RWA的标准化、法理化、治理化程度,正在成为主权竞争的新前线。
三、谁在领跑?RWA地缘金融新格局浮现
美国:以协议为武器,私人资本主导
从Circle的USDC、BlackRock的链上债,到Aave、MakerDAO、Centrifuge等平台,美国以“市场机制+技术协议+VC助推”建构了一个RWA自由流动但监管模糊的生态雏形。
香港:中国资产国际化的数字出海通道
香港的LEAP通证试点、稳定币监管机制、债券RWA化流程,已将其确立为亚洲RWA制度枢纽,背靠大陆资产海洋,面向全球链上资本市场。
新加坡:高标准的监管范式输出国
Project Guardian、地产SPV通证平台、区块链信托监管沙盒——新加坡正以“国际信任治理型国家”的身份抢占亚洲RWA技术中台地位。
阿联酋:财富转型与去美元化实验室
中东资本正试图将油气资产、黄金、艺术品、私募基金通过阿布扎比或迪拜的平台链上处理,构建以“资产实物信用+伊斯兰金融逻辑”为核心的链上生态。
四、未来正在发生的三个趋势
1. 资产分层与通证阶级化
不是所有资产都值得上链。RWA将形成“高确权-高收益-高治理”与“低信用-高风险”的两极分化,未来的资产将按通证评级与治理能力定价。
2. 金融服务平台化:从银行向协议演进
通证化资产将推动“资产即服务”趋势,信托、债务、质押、融资、保险、再担保等金融服务将全部协议化、模组化、实时化。
3. 全球资产身份系统形成雏形
链上资产身份+链上人类身份,将构建跨国数据信任体系。谁先建立全球RWA资产护照,谁将拥有新金融互联网的地位。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RWA战略研究中心
栏目支持:全球局势观察 × 全球战略观察
联合策划: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 全球TV新媒体视觉部
Produced by Global Resources Network – RWA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