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国际财经讯:现实资产走向链上,金融结构进入“再定义”时代。2025年,在全球资产配置逻辑快速重塑的背景下,**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资产上链)**这一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科技企业所接受与布局。
从华尔街到香港,从美债链上化到房地产碎片交易,从摩根大通Onyx平台到黑石BUIDL链上基金,全球正步入一个由RWA引领的“上链金融”时代。而这一次,已经不再是加密圈的内部革命,而是真正进入了华尔街的时间表、主流金融的系统结构。
一、RWA是什么:连接现实与链上世界的桥梁
RWA指的是将传统金融与实物资产(如债券、票据、黄金、房产、碳排权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确权、可追踪流通和智能合约管理,使其转变为具备“数字身份”和“链上能力”的资产单元。
这一机制实现了从“纸质资产 → 电子资产 → 可编程资产”的关键跃迁,拓展了资产价值的延展路径,使其具备更强的跨境流动性、自动化执行能力和金融融合性。
二、谁在参与:华尔街、政策机构与全球资本共振
2024年以来,多个全球重要金融机构已全面入场RWA生态:
BlackRock:推出超50亿美元的链上基金产品“BUIDL”,成为RWA市场的最大机构推动者之一;
JPMorgan:其Onyx区块链平台每日结算量超10亿美元,已将部分应收账款与资金池进行链上清算;
Franklin Templeton、HSBC、瑞银等金融巨头均在进行RWA结构性资产实验;
同时,包括新加坡金管局(MAS)、香港金管局、欧盟MiCA等政策机构也在推动RWA监管试点机制建设。
这一轮变化不再是“去中心化”视角下的草根创新,而是“中心资本结构”对链上技术的系统吸收与适配。
三、RWA的全球趋势:五大变革路径浮出水面
1. 资产确权全面数字化从房地产、国债、碳权到艺术品,正在逐步形成链上确权、链上交易的规范路径。
2. 金融信任机制转型,从“托管信任”过渡到“智能合约信任”,使资产交易更具透明性与可溯源性。
3. 跨境流通与分布式金融融合。链上资产可全球化发行、跨境抵押,打破地理边界与管辖壁垒。
4. 制度侧与技术侧双重融合。各国监管机构开始提出RWA的链上标准化认证机制,使其合法合规路径更清晰。
5. 财富结构去中心化与碎片化。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拥有“0.01块链上土地”“一幅名画的碎片”,资产配置走向个体化、全球化、多样化。
四、中国机遇:从链上产业到链上金融的主动参与
在数字中国建设、“新质生产力”战略、“数字资产合规探索”政策框架推动下,中国具备在以下领域深度参与RWA生态的基础优势:
文化与艺术资产的数字化确权与出海
绿色金融与碳资产的链上确权与交易
地方国资/基础设施的数字融资试点
以数字人民币为基础的RWA结算实验区建设
文创园区与博物馆的RWA化探索,打造数字文化资产新样板
五、结语:不是谁在炒作,而是谁在建设秩序
RWA之所以重要,并不仅是因为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美元,更因为它正在**重构“资产从何处来、如何交易、由谁确权、为何值得信任”**的根本秩序。
这场重构,不是简单的金融升级,而是全球文明在数字时代的一次底层协议进化。
谁能率先构建链上信用、链上文化、链上资产制度,谁将在下一个文明循环中掌握规则话语权。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传播与研究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