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财经频道讯:2025年7月,欧盟正式通过第18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其中最引发市场震荡的是:将俄原油价格上限下调至47.6美元/桶。这一动作不仅再次施压俄方能源出口主线,也令全球能源市场神经紧绷,在地缘政治与通胀压力并存的背景下,世界能源格局进入新一轮博弈。
欧盟“组合拳”:削弱俄财政、加强对乌支持
此次制裁,是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持续对俄经济施压的一部分。相比前17轮以金融和出口管控为主,第18轮制裁的重点转向能源本体与物流协同:
原油出口价格限制进一步压低俄出口利润;
对船运、保险、港口等环节强化监管;
与G7国家协调行动,试图形成“全球价格限制联盟”。
欧盟执委会表示,此举旨在“持续限制俄罗斯战争能力的财政来源”,同时为乌克兰提供更多“经济与安全空间”。
油价波动下的全球风险与机会
面对制裁加码,俄罗斯方面迅速表态“不会按此价格出售”,并暗示将寻求“非西方渠道”,例如加强与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的能源交易。
这直接引发市场情绪变化——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期内站上每桶86美元关口,创近两月新高。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以下几个变量:
全球通胀压力是否再次被引爆?
原油作为全球价格体系核心之一,其价格反弹将加剧运输、制造、民生等成本压力,尤其对依赖进口的国家更具风险。亚洲市场是否迎来“机会窗口”?
印度与中国等原油大买家,或将通过长期合约、货币本币结算等方式,与俄罗斯展开深度能源合作。这一趋势对“去美元化”提供某种支点。绿色能源议程是否受到挤压?
当短期能源安全再度成为优先级,全球对新能源转型的投入是否会减速,成为产业链重要观察指标。
中国角度:稳油稳价,维护多元合作秩序
在此背景下,中国保持务实中立的能源战略路径,依托“一带一路”与全球资源国展开更深层次协作,维护自身能源安全。
从中亚到中东、从非洲到拉美,中国正在布局包括液化天然气、光伏、氢能等多种能源合作路径。外交部在回应欧俄博弈时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呼吁各方维护全球能源供应稳定。”
【结语】全球能源进入高张力周期,平台型国家价值凸显
此次欧盟制裁体现出西方联盟对俄政策的“长期施压+体系联动”策略,也让世界看清能源结构与地缘格局的深度关联。
中国如何在稳供应、促合作、控通胀间拿捏平衡,将直接影响整个亚太乃至全球的新一轮战略秩序。而这一切的关键,正逐步显现于能源、金融、物流等系统性的跨国交互之中。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