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引言:Real World Assets(RWA,真实世界资产)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现实中的资产(如房地产、债券、商品、私募股权等)进行代币化处理,从而实现所有权的数字化、交易的自动化、流动性的提升以及全球化的访问能力。
进入2025年,RWA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多家机构数据,RWA市场规模已从2022年的50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6月的超240亿美元,三年间增长率高达380%。这背后是多个关键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包括传统金融(TradFi)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融合、监管环境的逐步清晰、以及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密集入场。
全球主流机构,如世界经济论坛(WEF)、麦肯锡(McKinsey)、贝莱德(BlackRock)和摩根大通(JPMorgan)等,纷纷将RWA视为区块链应用的下一个核心场景,甚至将其比作“加密金融的新蓝海”。本文基于多家机构的最新报告,系统梳理RWA的市场趋势、关键路径、未来展望与潜在挑战,旨在为投资者、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权威参考。
一、当前趋势:RWA代币化全面加速
2025年,RWA代币化趋势在多个维度上加速发展,体现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资产类别显著丰富、底层技术持续创新,以及机构参与不断增强。
市场规模快速膨胀
RWA总市值已从2024年底的15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中期的约240~25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85%。相比2020年8500万美元的市场体量,实现了245倍增长。
主要增长动力包括高收益类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的代币化进程显著提速,以及DeFi协议的深度整合。具体来看:
私人信贷类RWA占比最高,约占61%(147亿美元);
国债类RWA占30%(75亿美元),增长尤为迅猛;
其余为商品、基金及房地产等另类资产。
资产类别日益多元
RWA不再局限于国债与房地产,市场涵盖范围不断拓展:
固定收益资产:美国国债代币化成为主力,从2023年的1.04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75亿美元。BlackRock旗下BUIDL基金管理资产达28.8亿美元,Franklin Templeton的BENJI基金也接近8亿美元。
私人信贷与股权:私人信贷类资产规模突破140亿美元。股权类RWA从2024年初的不足千万美元提升至3.65亿美元,实现全天候交易能力。
商品与另类资产:黄金(如PAXG、XAUT)是代币化商品的核心,占商品类RWA的99%。房地产类RWA达38亿美元,支持部分所有权流转。碳信用、艺术品等新兴品类也开始加入生态。
技术与监管持续演进
底层链技术分化明显。Ethereum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75%),而Polygon、Avalanche、Solana则凭借扩展性和低成本吸引部分RWA项目部署。
AI技术开始被广泛集成于风险评估、资产定价与合规审查之中。隐私保护方面,零知识证明(ZK-proof)技术的落地正在改善企业级RWA的保密性。
监管层面,美国推出GENIUS法案,限制稳定币利息支付,推动更多固定收益类产品合规上线;新加坡、香港、迪拜等金融中心正积极构建代币化监管沙箱与测试框架。
机构入场推动生态融合
目前全球RWA发行者已达194家,资产持有账户超过20.5万个。BlackRock等传统巨头持续布局,DeFi协议也在与机构展开深入合作。例如Maple(20亿美元管理规模)、Morpho(42亿美元总锁仓)已成为RWA资产的重要平台,通过固定利率结构、KYC支持和链上审计实现传统金融与DeFi的深度融合。
二、机构观点:一致看多,但保持审慎
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均看好RWA的中长期前景,但也强调了风险管理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麦肯锡(McKinsey)预测,到2030年RWA市场有望达到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代币化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RWA不仅提升了资产流动性、交易效率和透明度,也为传统资产数字化开辟了通道。
贝莱德(BlackRock)在其2025年私人市场报告中指出,RWA可帮助资产管理公司更有效地匹配长期负债与高收益资产,是未来“系统性替代资产配置”的关键支撑。BUIDL基金的多链部署和无需中央清算机制被视为金融结构演进的信号。
摩根大通(JPMorgan)通过Kinexys平台完成了超1.5万亿美元的DLT支付与结算业务,并联合Chainlink、Ondo进行跨链试点。机构认为,RWA是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桥梁,有望支撑未来全球市场规模达2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论坛(WEF)指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规模已达140万亿美元,具备极大的代币化潜力。报告强调,RWA应在监管协同与风险缓释机制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组合性、可编程性和部分所有权”的金融创新。
德勤(Deloitte)虽未在投资管理展望中专门讨论RWA,但其强调的“AI辅助决策、风险管理、运营效率提升”等主题,与RWA市场趋势高度一致,构成间接支撑。
此外,Bitwise、ParaFi、Virtune、GFMA等加密及投研机构也纷纷发布预测:
Bitwise预计2025年末RWA市场达500亿美元;
ParaFi估算2030年或达2万亿美元,乐观情境下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
Zoniqx预测2034年市场潜力达30.1万亿美元;
RedStone与InvestaX关注私人信贷代币化和资产支持型稳定币的增长前景。
三、未来展望:RWA迈入加速普及期
机构普遍认为,RWA将在2030年前进入快速跃升期,多个增长引擎共同驱动。
市场规模预测方面:
到2025年底,市场预计突破500亿美元;
到2030年,主流预测在2至4万亿美元之间;
在乐观模型下,2034年全球代币化资产中RWA占比或超30%,总值达30万亿美元以上。
关键发展路径包括:
机构主导与DeFi融合深化:BlackRock等基金进一步扩展资产类别,私人信贷从B端延展至C端消费贷与房贷产品。稳定币收益率挂钩RWA成为新趋势,如IXS BTC Real Yield产品提供4~10%的APY年化收益。
底层技术革新:跨链互操作性(如Chainlink CCIP)、AI风控系统与ZK-proof隐私计算正推动整个基础设施升级。ReFi(再生金融)概念也日益融入绿色金融生态。
监管趋稳与标准化推动:美国、欧盟、香港、新加坡等地区逐步确立明确框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正在被制度性激活。WEF呼吁建立全球协调机制,实现透明、安全、高效的代币化交易体系。
长期影响方面:
RWA的全面发展将推动现实资产数字化、切碎化、全球化,彻底重塑资产持有权、流通权与收益权结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资产中将有10%~30%实现链上代币化。
四、风险挑战: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尽管RWA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跨越数个关键障碍:
监管碎片化:全球缺乏统一标准,部分项目因监管不清面临暂停或退场风险。当前74%的DLT项目参与者不足6人,缺乏合规能力。
技术与安全问题:跨链桥存在高攻击风险,网络拥堵、智能合约漏洞等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如2025年Bybit黑客事件,导致15亿美元ETH损失,敲响了安全警钟。
市场流动性问题:二级市场活跃度仍然不足。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固定收益类RWA代币周转率低于100万美元。
金融稳定性风险:如杠杆抵押链条过长、流动性错配等,可能在市场动荡中诱发连锁反应。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已提出预警。
结论
RWA代币化正成为2025年全球金融创新的核心主线之一。从小规模试验到机构化落地,RWA已逐步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并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更高的效率、透明度与开放性。
尽管面临监管与技术挑战,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监管政策持续完善、技术设施日趋成熟、机构布局持续深化,RWA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指数级跃升。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应在紧密关注监管变化的同时,顺应技术演进与资产结构革新,把握这一波金融数字化的巨大机遇。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