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财经频道讯: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景气普遍承压,贸易摩擦与政策调整成为左右市场预期的关键变量。美国7月制造业PMI自52回落至49.5,显示制造业扩张动能放缓。与此同时,美国继续推进关税政策,并计划将部分关税收入以支票形式返还居民,以巩固内需与民意支持。
亚太方面,日本CPI降至2.9%,低于前值3.1%,加息预期下降;香港CPI回落至1.4%,新加坡更跌破1%。作为港口型经济体,这两地在全球贸易放缓背景下首当其冲,物价与景气同步承压。印度表现相对亮眼,制造业PMI保持在59.2高位,CPI降至2.81%,在主要经济体中居前。
中国则在宏观调控上聚焦“反内卷、去产能”,意在稳物价、防通缩。近期,碳酸锂、生猪、光伏等行业均实施控产措施,以出清低效与过剩产能、稳住上游价格及龙头企业现金流。但这一政策也会推高下游成本,压缩终端利润空间,需与需求端政策形成呼应,方能在稳物价的同时保障产业链健康运转。
关税与产能调整的叠加效应,使全球供应链的再配置加快。对港口驱动型经济而言,贸易规则的变化直接影响航运、转口及相关金融服务;对制造业大国而言,如何在稳价与保市场之间取得平衡,将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延续。
展望后市,需重点观察各国制造业PMI的订单与就业分项变化、需求端政策的推出节奏,以及库存周期是否迎来反转。在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再平衡”阶段,政策的精准性与协调性,将成为决定景气走势的关键。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