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摘要:加密市场承压,流动性黑箱重定价与“双轨叙事”的行业拐点。2025 年 10 月以来,加密市场在阶段性高点后快速回落,全年涨幅几近被吞噬。虽然机构参与度持续提升,但短期风险偏好与市场深度同步走弱,出现“基本面(机构化)向好”与“资金面(流动性)恶化”的典型背离。市场调整不是简单价格回撤,而是杠杆出清、清算链条与宏观利率预期共振下的流动性黑箱重新定价。行业进入“长期制度化路径 + 短期流动性风险”并存的新周期。
一、现象:价格与情绪同步转弱
(1)10 月高点后市场急跌,主流币跌破关键支撑位,引发连锁抛售。
(2)投资产品连续两周净流出,单周规模最高达十亿美元级。
(3)衍生品端单日超 10 亿美元长端杠杆被强平,显示去杠杆仍在持续。
二、为何机构化未稳住盘面?
机构入场是“长期慢变量”,但短期行情由“流动性快变量”主导。
一是机构进场受风控框架、监管约束与委托节奏影响,不会形成“刚性托底”。
二是宏观利率、美元与股债波动叠加,使机构更倾向保护风险预算而非持续加仓,呈现“长期看多、短期避险”的反身性。
三、流动性压力的三条核心传导链
1. 杠杆链条:价格跌破风险阈值触发强平,强平导致供给增加,再次引发保证金压力,形成自激式去杠杆。
2. 二级-一级资金链:市场下跌 → 净值下降 → 赎回压力上升 → 做市与发行人缩表 → 流动性进一步收缩。
3. 宏观链:利率高位与降息预期摇摆,使数字资产面临“贴现率惩罚”;强美元周期进一步压缩全球风险偏好。
四、如何识别“情绪转弱”?
可通过四类指标构建预警框架:
(1)资金流:周度基金持续净流出且缺乏对冲流入;
(2)衍生品:资金费率转负、基差收窄、OI 下行;
(3)现货深度:订单薄 1% 深度下降、滑点加大;
(4)跨资产:美元指数与实质利率走强时,加密同步承压。
五、对个人信贷与抵押金融的启示
数字资产作为抵押品需重新定价三类风险:
(1)LTV 调整:将波动分位数与流动性冲击成本纳入折扣模型;
(2)相关性风险:极端行情下资产相关性趋同(0.7–0.9),分散化弱化;
(3)清算执行:清算价格 ≠ 成交价格,需预留“冲击成本 × 杠杆倍数”的执行垫。
六、为何结构性机会仍存在?
尽管短期承压,但代币化、监管完善与机构资产配置框架的成熟仍在演进:大型资管机构推动基金与债券的链上化;香港、新加坡、越南等地争夺虚拟资产枢纽;合规与基础设施改善将长期抬升行业资金上限。
七、未来 3–6 个月情景
基线:加密维持区间震荡,去杠杆持续,高波动高贝塔。
乐观:宽松预期明朗、基金流入恢复、现货深度回升。
悲观:若出现再通胀或突发风险事件,将触发第二轮强平与做市商深度缺口。
出品: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加入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 成为会员 请注册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