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草畜产业 全面促进富民强乡
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区作为我国重要牧区,草畜产业不仅是我区新型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以草畜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的提案》,该提案受到自治区政协高度关注,被列为重点提案之一,重点办理落实。
精准建言打破瓶颈问题
“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优良品种培育及引进加工措施不力、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养殖比较效益仍然低下”,通过深入扎实的调研,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发现,我区草畜产业发展存有以上瓶颈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我区以紫花苜蓿为主体的牧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配套技术相对落后,规模化肉牛、奶牛场和养殖园区改造用地资源紧张,种粮用地和种草用地矛盾突出。饲草供应方面,有畜无草,有草无畜,牧草区域间不平衡、季节间不平衡并存。而对于草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深加工的培育和引进措施不力,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活畜屠宰和胴体初级加工阶段,且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在产值转化为利润方面转化率也比较低。同时,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造血功能弱。
为此,该区委会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畜牧业发展规划设计,中部干旱带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可能将基本农田、耕地、水源地等保留下来,畜牧业开发尽量在荒地、盐碱地等区域进行。努力打造优质品牌和产品依托六盘山肉牛产业核心区资源优势,增强科技支撑,走肉牛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打造高端“六盘山”品牌,以优质发展替代规模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牛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大投入,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改善服务条件,稳定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制定具体措施,如引入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对基层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农户的培训力度。借鉴成功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区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借鉴推广隆德县草畜产业“222621”发展模式(即养牛户户均2座暖棚圈舍、2座青贮池、种植玉米20亩以上、由政府协调6万元贷款、户均出栏肉牛20头、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帮助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南部山区草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还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争取国家优惠政策,降低政策门槛,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做到应补尽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农民期盼更多政策惠农利民
“有吃有穿有钱花”,是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平台村村民李玉霞对现在生活的总结。近日,记者来到平台村,循着“咩咩”的羊叫声,走进该村滩羊养殖园区,碰见村民李玉霞正拿着铁锹在羊圈里忙活。今年,李玉霞一个人养了178只基础母羊,这一茬产了190只羊羔,饲养50天出栏,每只净赚350元,李玉霞的致富路,只是该县草畜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农业厅、财政厅等多部门积极配合,针对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年支持种植优质牧草114万亩,每亩良种补助50元,优先支持移民迁出区人工种草。加快盐池、同心、海原等中南部地区优质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60元,建设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万亩。并实施国家奶牛苜蓿推进计划,支持草业公司、奶牛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稳定产加销经营模式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发展草畜产业已成为农民重要的致富途径之一。
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田庄村,当地的村民感叹地对记者说:“田庄真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这里是种地不挣钱,现在种上牧草养牛最实惠。”田庄村的地形属于山区,山高坡陡,全村7000多亩耕地均是中低产田。这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也不是很高。近两年,随着古城镇草畜产业的大力发展,当地农民探索通过种植苜蓿养牛实现了增收。
“这两年,我尝试着在自家的70亩低产田种上了苜蓿,仔细一算账,亩产干苜蓿700公斤,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计算,也能收入560元,比种其他农作物效益好了很多。而且种苜蓿既不用施肥,也不用中耕,特别省力。现在,他又利用闲余时间养起了牛羊,这样一年能多赚几万元。”田庄村村民田伟说,种植饲草搞养殖让农民实现了增收、环境得到了保护、中低产田有了效益,希望党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让乡亲们富起来。
多方努力支撑产业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等承办单位获悉,收到该提案后,各承办单位对提案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入调研,结合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办理落实。
今年下半年,我区争取实施了农业部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粮改饲示范县建设项目等,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推广、秸秆收储等补贴资金1.56亿元,计划种植优质苜蓿2万亩,冬牧70黑麦4万亩,加工玉米秸秆14万吨,全株玉米青贮45万吨,对我区推进种养结合,解决草畜不平衡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良种推广问题,我区全面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引进推广奶牛冻精37.8万支、肉牛冻精20万支、种公羊1.25万只,改良奶牛19万头、肉牛10万头。组织实施了自治区农业重大育种专项,高产奶牛选育、滩羊新品系培育、肉羊新品种培育等,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支持在盐池、同心、海原、红寺堡等滩羊养殖核心区建立二级以上优质滩羊种母羊群20万只,支持存栏滩羊母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场)开展滩羊保种选育。开展肉羊基础母羊增量补助,建立县、乡、村品种改良站(点)736个、各类畜禽良种繁育场47家。目前,全区奶牛、肉牛和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70%和93%。
针对动物疫病防控,我区全年集中开展了2次动物疫情免疫,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在草畜产业重点区域,针对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的主要畜种、疫病,设置338个动物疫病固定监测点,并通过改进监管模式,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及时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全区动物养殖场(户)监督管理能力。自2015年4月1日起,全区全面停止手写出证,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目前,全区疫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还启动了草畜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工作,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奶牛、肉牛和滩(肉)羊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588个,初步估算,示范点全年可降低成本5580万元,提高效益3470万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区奶牛存栏56.9万头,同比增长1.1%,奶产量134.2万吨,同比增长4.2%,肉牛、肉羊饲养量191.4万头、1221万只,同比增长4.0%和1.6%,牛羊肉产量8.8万吨和8.6万吨,增长1.5%和1.1%。人均鲜奶占有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牛羊肉占有量居全国第六位,草畜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79%,已经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今后,我区将以建设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强化政策、科技、人才、设施和装备支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动现代畜牧业互联网+的应用,建立自治区级云数据平台,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信息化管理,节本增效力促我区草畜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着力打造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力争草畜产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
|
|
大力发展草畜产业 全面促进富民强乡
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区作为我国重要牧区,草畜产业不仅是我区新型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以草畜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的提案》,该提案受到自治区政协高度关注,被列为重点提案之一,重点办理落实。
精准建言打破瓶颈问题
“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优良品种培育及引进加工措施不力、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养殖比较效益仍然低下”,通过深入扎实的调研,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发现,我区草畜产业发展存有以上瓶颈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我区以紫花苜蓿为主体的牧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配套技术相对落后,规模化肉牛、奶牛场和养殖园区改造用地资源紧张,种粮用地和种草用地矛盾突出。饲草供应方面,有畜无草,有草无畜,牧草区域间不平衡、季节间不平衡并存。而对于草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深加工的培育和引进措施不力,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活畜屠宰和胴体初级加工阶段,且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在产值转化为利润方面转化率也比较低。同时,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造血功能弱。
为此,该区委会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畜牧业发展规划设计,中部干旱带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可能将基本农田、耕地、水源地等保留下来,畜牧业开发尽量在荒地、盐碱地等区域进行。努力打造优质品牌和产品依托六盘山肉牛产业核心区资源优势,增强科技支撑,走肉牛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打造高端“六盘山”品牌,以优质发展替代规模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牛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大投入,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改善服务条件,稳定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制定具体措施,如引入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对基层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农户的培训力度。借鉴成功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区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借鉴推广隆德县草畜产业“222621”发展模式(即养牛户户均2座暖棚圈舍、2座青贮池、种植玉米20亩以上、由政府协调6万元贷款、户均出栏肉牛20头、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帮助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南部山区草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还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争取国家优惠政策,降低政策门槛,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做到应补尽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农民期盼更多政策惠农利民
“有吃有穿有钱花”,是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平台村村民李玉霞对现在生活的总结。近日,记者来到平台村,循着“咩咩”的羊叫声,走进该村滩羊养殖园区,碰见村民李玉霞正拿着铁锹在羊圈里忙活。今年,李玉霞一个人养了178只基础母羊,这一茬产了190只羊羔,饲养50天出栏,每只净赚350元,李玉霞的致富路,只是该县草畜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农业厅、财政厅等多部门积极配合,针对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年支持种植优质牧草114万亩,每亩良种补助50元,优先支持移民迁出区人工种草。加快盐池、同心、海原等中南部地区优质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60元,建设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万亩。并实施国家奶牛苜蓿推进计划,支持草业公司、奶牛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稳定产加销经营模式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发展草畜产业已成为农民重要的致富途径之一。
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田庄村,当地的村民感叹地对记者说:“田庄真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这里是种地不挣钱,现在种上牧草养牛最实惠。”田庄村的地形属于山区,山高坡陡,全村7000多亩耕地均是中低产田。这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也不是很高。近两年,随着古城镇草畜产业的大力发展,当地农民探索通过种植苜蓿养牛实现了增收。
“这两年,我尝试着在自家的70亩低产田种上了苜蓿,仔细一算账,亩产干苜蓿700公斤,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计算,也能收入560元,比种其他农作物效益好了很多。而且种苜蓿既不用施肥,也不用中耕,特别省力。现在,他又利用闲余时间养起了牛羊,这样一年能多赚几万元。”田庄村村民田伟说,种植饲草搞养殖让农民实现了增收、环境得到了保护、中低产田有了效益,希望党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让乡亲们富起来。
多方努力支撑产业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等承办单位获悉,收到该提案后,各承办单位对提案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入调研,结合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办理落实。
今年下半年,我区争取实施了农业部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粮改饲示范县建设项目等,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推广、秸秆收储等补贴资金1.56亿元,计划种植优质苜蓿2万亩,冬牧70黑麦4万亩,加工玉米秸秆14万吨,全株玉米青贮45万吨,对我区推进种养结合,解决草畜不平衡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良种推广问题,我区全面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引进推广奶牛冻精37.8万支、肉牛冻精20万支、种公羊1.25万只,改良奶牛19万头、肉牛10万头。组织实施了自治区农业重大育种专项,高产奶牛选育、滩羊新品系培育、肉羊新品种培育等,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支持在盐池、同心、海原、红寺堡等滩羊养殖核心区建立二级以上优质滩羊种母羊群20万只,支持存栏滩羊母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场)开展滩羊保种选育。开展肉羊基础母羊增量补助,建立县、乡、村品种改良站(点)736个、各类畜禽良种繁育场47家。目前,全区奶牛、肉牛和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70%和93%。
针对动物疫病防控,我区全年集中开展了2次动物疫情免疫,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在草畜产业重点区域,针对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的主要畜种、疫病,设置338个动物疫病固定监测点,并通过改进监管模式,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及时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全区动物养殖场(户)监督管理能力。自2015年4月1日起,全区全面停止手写出证,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目前,全区疫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还启动了草畜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工作,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奶牛、肉牛和滩(肉)羊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588个,初步估算,示范点全年可降低成本5580万元,提高效益3470万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区奶牛存栏56.9万头,同比增长1.1%,奶产量134.2万吨,同比增长4.2%,肉牛、肉羊饲养量191.4万头、1221万只,同比增长4.0%和1.6%,牛羊肉产量8.8万吨和8.6万吨,增长1.5%和1.1%。人均鲜奶占有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牛羊肉占有量居全国第六位,草畜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79%,已经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今后,我区将以建设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强化政策、科技、人才、设施和装备支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动现代畜牧业互联网+的应用,建立自治区级云数据平台,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信息化管理,节本增效力促我区草畜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着力打造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力争草畜产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
|
|
大力发展草畜产业 全面促进富民强乡
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区作为我国重要牧区,草畜产业不仅是我区新型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区以草畜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的提案》,该提案受到自治区政协高度关注,被列为重点提案之一,重点办理落实。
精准建言打破瓶颈问题
“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优良品种培育及引进加工措施不力、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养殖比较效益仍然低下”,通过深入扎实的调研,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发现,我区草畜产业发展存有以上瓶颈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近年来,我区以紫花苜蓿为主体的牧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配套技术相对落后,规模化肉牛、奶牛场和养殖园区改造用地资源紧张,种粮用地和种草用地矛盾突出。饲草供应方面,有畜无草,有草无畜,牧草区域间不平衡、季节间不平衡并存。而对于草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深加工的培育和引进措施不力,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活畜屠宰和胴体初级加工阶段,且疫病防控弱,养殖风险大,在产值转化为利润方面转化率也比较低。同时,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造血功能弱。
为此,该区委会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畜牧业发展规划设计,中部干旱带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尽可能将基本农田、耕地、水源地等保留下来,畜牧业开发尽量在荒地、盐碱地等区域进行。努力打造优质品牌和产品依托六盘山肉牛产业核心区资源优势,增强科技支撑,走肉牛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打造高端“六盘山”品牌,以优质发展替代规模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牛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大投入,健全疫病防控体系,改善服务条件,稳定畜牧技术服务队伍,制定具体措施,如引入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对基层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农户的培训力度。借鉴成功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区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借鉴推广隆德县草畜产业“222621”发展模式(即养牛户户均2座暖棚圈舍、2座青贮池、种植玉米20亩以上、由政府协调6万元贷款、户均出栏肉牛20头、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帮助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南部山区草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还要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争取国家优惠政策,降低政策门槛,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做到应补尽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农民期盼更多政策惠农利民
“有吃有穿有钱花”,是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平台村村民李玉霞对现在生活的总结。近日,记者来到平台村,循着“咩咩”的羊叫声,走进该村滩羊养殖园区,碰见村民李玉霞正拿着铁锹在羊圈里忙活。今年,李玉霞一个人养了178只基础母羊,这一茬产了190只羊羔,饲养50天出栏,每只净赚350元,李玉霞的致富路,只是该县草畜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农业厅、财政厅等多部门积极配合,针对优质饲草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每年支持种植优质牧草114万亩,每亩良种补助50元,优先支持移民迁出区人工种草。加快盐池、同心、海原等中南部地区优质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160元,建设优质人工饲草基地10万亩。并实施国家奶牛苜蓿推进计划,支持草业公司、奶牛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稳定产加销经营模式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发展草畜产业已成为农民重要的致富途径之一。
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田庄村,当地的村民感叹地对记者说:“田庄真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这里是种地不挣钱,现在种上牧草养牛最实惠。”田庄村的地形属于山区,山高坡陡,全村7000多亩耕地均是中低产田。这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也不是很高。近两年,随着古城镇草畜产业的大力发展,当地农民探索通过种植苜蓿养牛实现了增收。
“这两年,我尝试着在自家的70亩低产田种上了苜蓿,仔细一算账,亩产干苜蓿700公斤,以每公斤0.9元的价格计算,也能收入560元,比种其他农作物效益好了很多。而且种苜蓿既不用施肥,也不用中耕,特别省力。现在,他又利用闲余时间养起了牛羊,这样一年能多赚几万元。”田庄村村民田伟说,种植饲草搞养殖让农民实现了增收、环境得到了保护、中低产田有了效益,希望党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让乡亲们富起来。
多方努力支撑产业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科技厅、财政厅等承办单位获悉,收到该提案后,各承办单位对提案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入调研,结合我区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办理落实。
今年下半年,我区争取实施了农业部草牧业试验试点项目、粮改饲示范县建设项目等,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推广、秸秆收储等补贴资金1.56亿元,计划种植优质苜蓿2万亩,冬牧70黑麦4万亩,加工玉米秸秆14万吨,全株玉米青贮45万吨,对我区推进种养结合,解决草畜不平衡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良种推广问题,我区全面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引进推广奶牛冻精37.8万支、肉牛冻精20万支、种公羊1.25万只,改良奶牛19万头、肉牛10万头。组织实施了自治区农业重大育种专项,高产奶牛选育、滩羊新品系培育、肉羊新品种培育等,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培育。支持在盐池、同心、海原、红寺堡等滩羊养殖核心区建立二级以上优质滩羊种母羊群20万只,支持存栏滩羊母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场)开展滩羊保种选育。开展肉羊基础母羊增量补助,建立县、乡、村品种改良站(点)736个、各类畜禽良种繁育场47家。目前,全区奶牛、肉牛和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70%和93%。
针对动物疫病防控,我区全年集中开展了2次动物疫情免疫,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在草畜产业重点区域,针对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的主要畜种、疫病,设置338个动物疫病固定监测点,并通过改进监管模式,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及时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全区动物养殖场(户)监督管理能力。自2015年4月1日起,全区全面停止手写出证,推进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目前,全区疫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同时,还启动了草畜产业节本增效科技示范工作,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奶牛、肉牛和滩(肉)羊节本增效科技示范点588个,初步估算,示范点全年可降低成本5580万元,提高效益3470万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区奶牛存栏56.9万头,同比增长1.1%,奶产量134.2万吨,同比增长4.2%,肉牛、肉羊饲养量191.4万头、1221万只,同比增长4.0%和1.6%,牛羊肉产量8.8万吨和8.6万吨,增长1.5%和1.1%。人均鲜奶占有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牛羊肉占有量居全国第六位,草畜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79%,已经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今后,我区将以建设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强化政策、科技、人才、设施和装备支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动现代畜牧业互联网+的应用,建立自治区级云数据平台,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信息化管理,节本增效力促我区草畜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着力打造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现代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力争草畜产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 华兴时报
【作者】: 宁夏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