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5-11-04 易丰 华夏能源网
作者/华夏能源网记者 易丰
核电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这不,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也准备有步骤地进军核电了。
10月28日,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在2015国际煤炭峰会上表示:“神华将通过参股核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核电牌照,寻求和储备核电开发厂址,争取2-3个厂址储备。”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和进度表,但神华开拓核电业务的意图已非常明朗。
在煤炭行业响当当的神华为何要涉足核电?
这与煤炭产业恶化,核电预期火热应该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神华今年上半年营收878亿元,同比下降32.1%。此外,煤炭、发电、运输、煤化工经营收益占比分别为28%、44%、26%和2%,发电收益超过了煤炭。按神华的转型战略,其将通过三个“五年规划”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与煤炭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电产业的火热预期。中国目前核电在建机组和已建成机组已经有52台,到“十三五”末中国核电机组的总数很可能会达到90余台,总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
核电素有“印钞机”的美誉,对于投资者而言,“能赚钱”的诱惑实在太大。但核电项目投入巨大,且建设周期长。
不过,神华不差钱,这大家都知道:2014年,神华营收3286亿元,利润总额达640亿元,在中央直管企业中名列前茅。就算煤炭产业再不济,神华今年上半年的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达到117亿元。
但是,即使钱再多,搞煤出身的要搞核电,这步子是否“跨”得过于大了些?
神华表示要全面向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转型。如果从神华目前的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与煤化工等六大核心业务的勾连、相互支撑及可延展来分析,其已具备相当的实力向“清洁化”转型。作为核电领域的“门外汉”,神华是否有必要涉足这一高门槛的行业?而仅从神华在央企序列中的业务定位及社会责任等角度来看,神华是否有必要、有能力进军核电?
1
神华能拿到核电牌照吗?
要想真正进入中国的核电市场,就得拥有核电控股投资运行资质,即能在核电站项目中获得控股权,也就是业内所谓的“核电运营牌照”。目前中国的核电市场上,拥有核电业主身份的只有三家——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而成,中电投享有的核电业主资质由国家电投承继)。
当然,撇开原本就持有核电运营牌照的这三家企业,国家能源局也有意逐渐放开核电这一领域,后来者一样有希望跻身于核电业主的行列中。
根据此前媒体披露的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制定《核电管理条例》的报批稿,对核电开发资质准入门槛做出规定,明确核电开发的控股方需具备四个条件: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参股并建成的核电站达到两个,且参股比例在20%以上;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按这一报批稿逐条分析神华的情况。首先,神华是一家煤炭企业,而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煤企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这家国有大型企业的基础就是煤炭,并不符合“发电集团”这一要求。其次,华夏能源网记者查阅的相关资料中,并未发现有哪个核电站有神华的股份,更别提20%的参股比例。再者,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应该指的是成立了相关的核电资产管理公司,而神华此前并未涉足核电,没有这样的公司。
最后重点谈谈“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一点。尽管已是全球最大煤企,但在煤炭下行周期,神华并没有那么财大气粗。根据中国神华10月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的营收约为1314亿元,同比下降31%;归属股东净利润约166亿元,同比下降44.1%。中国神华称,今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的下滑,主要原因是煤炭、电力的销售量及价格下降。而中国神华也因煤炭业务的持续下滑而转向加码发电业务。
神华目前业务结构的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以免被一时无法逆转的煤炭业务拖垮。
2
神华有核电技术吗?
这点可以从已与国家核电重组的中电投说起。
未重组前的中电投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拥有核电运营牌照的电企,但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核电业务一直就在困境中发展,在核电领域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中核和中广核。即便拥有核电业主资质,但因缺乏核电研发设计力量,中电投在核电市场上也处处受到制肘,在过去的竞争中并未占得优势。
神华作为一家煤炭企业,其发电、煤化工和运输等业务组合都是建立在煤炭基础之上的。华夏能源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中国神华总装机容量达4.6428万兆瓦,其中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5507兆瓦,即便是其电力资产中,98%是燃煤机组,其掌握的发电领域相关技术跟高技术含量的核电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性,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就不用说了。
神华在相关领域的部分资质
即便是此前较早涉足核电的大唐和华能,也正是因缺乏核电研发设计能力,一直被排除在核电运营商之外。作为从未涉足核电的煤企,既没经验又没科研团队,神华想要建立自己的核电研发设计力量,肯定不是几年之间就能顺利完成的。
回到神华的转型问题上,神华向“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转型战略是以煤炭清洁化为核心的,换句话说,煤炭仍然是神华的衣食父母,其它清洁能源只是辅助。即便神华此前就表态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但华夏能源网记者并未在今年的相关季报中发现风电、太阳能发电的相关数据。
由此可见,神华目前的转型战略,更多是迫于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和价格下滑的压力而做出转变业务结构的行为,以保障自己资金源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进军核电的目标,与其说是雄心,不如说是扩大业务结构,在此背景下的神华,如何考量相关核电技术的问题?
或许,神华并未想的太过长远,只是看中核电在电力市场上属稳定优质资产这一优势,就是单纯的想在核电市场上先分到一杯羹。
3
神华有能力培养核电人才吗?
综合近期消息,未来中国核电市场将可能呈大规模发展态势。伴随核电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对核电人才的大量需求。
神华既然有意进军核电,那就不得不考虑做好核电专业人才的储备。
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有没有能力培养的问题。
整体而言,目前国内的核电人才及其匮乏,而且人才的培养费时费力,投入不菲。
神华2014年经营数据
据媒体此前的报道,目前核电站的核电反应堆操纵员非常匮乏,一名体重70公斤的核电操纵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就高达150万元,因此也被称作“黄金人”。
除了高昂的费用,核电人才也不是“想用就用”。通常,被核电企业招去的应届毕业生,还需要送往国内外的专业学校进行继续培训,只有培训合格,才能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许可证,方可在日后的新建核电站中从事相关岗位。
除了培养费用,核电人才的工资待遇一般是“往高处走”。这不由让人想起今年各大能源央企的降薪潮,神华也没能抵抗住行业的整体颓势,实行降薪措施,称2015年会按全员工资总额的10%下调员工的薪酬总额度。
问题不止于此,有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有相应的核电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然培养再多的优秀人才,也会白白荒废掉。大唐集团核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唐文忠曾对媒体表示,“大唐从2004年培养核电人才,并且与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东北电力大学联合培养将近300人核电专业人才,但是苦于项目,这些人都分流去了火电厂”。
4
结语
由上观之,目前暂时看不到神华有望拿下核电牌照的潜质,也看不出其富得可以放开手培养自己的核电专才及团队,更加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储备和优势。除了“三无”,也没有任何资料显示神华过去为此做出过多大的努力。
煤炭行业的日子不好过,人所共见,龙头煤企神华寻求转型,也无可厚非。但是把步子跨到核电领域,可能大了点。
还是把煤炭的清洁化做到极致,顺应这一趋势可能更符合神华的身份和业务定位——毕竟,要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实现新的能源革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依然离不开煤炭,以及煤炭行业的老大哥——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