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讯)日本福岛大学教授青山道夫指出,因2011年3月的福岛核事故而排入大海的放射性铯中,有一部分在北太平洋循环后回流到了日本附近海域。
青山道夫在福岛大学环境放射能研究所任职,他近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布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福岛核事故后暂时下降的海水中铯的浓度已变高,超过此一事故发生之前的水平,最高达每立方米二贝克勒尔,但是大大低于食品辐射标准值。青山解释称,“这对鱼类和人体完全没有影响。不过,由于铯137的半衰期很长,浓度很可能会长期保持这一水平或进一步上升。”
据青山介绍,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在污水排放影响较大的福岛县沿岸地区之外的北海道至冲绳县海域71处采集了海水,已完成部分分析。
半衰期为30年的铯137的浓度在鹿儿岛县萨摩半岛西南海域达到最高值,为每立方米2贝克勒尔。即便在浓度最低的鹿儿岛县奄美大岛附近也检出1.39贝克勒尔的数值。其他各处浓度为秋田县海域1.63贝克勒尔、新潟县海域1.83贝克勒尔、富山县海域1.85贝克勒尔、四国海域1.90贝克勒尔。
据分析,除了因过去的核试验在福岛核事故前夕检出的每立方米1贝克勒尔部分,其余部分都是在福岛核事故中释放的。
此次测得的放射性铯被认为随着黑潮从日本流向东部,并在北太平洋西部南下后转而流向西部,在事故发生后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流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