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忆抗震医疗队:你们一直是我的牵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核心提示:时间:2016年05月21日 热线:0311-89622393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唐山5月21日电 题:“震后40年,你们一直是我的牵挂”中新社记
时间:2016年05月21日    热线:0311-8962239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唐山5月21日电 题:“震后40年,你们一直是我的牵挂”


中新社记者 白云水

当年的解放军来了!上海医疗队来了!徐薇薇得知这一消息后,一直处于莫名的兴奋中。从小到大,她最怕人们提起40年前的事,因为那件事改变了她的人生,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

徐薇薇的家在河北唐山。儿时她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舞蹈、二胡、小提琴样样精通,深得长辈喜欢。然而,在徐薇薇不满10岁时,一场灾难降临到她居住的城市。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重伤16.4万人。

徐薇薇醒来的时候天已大亮,她呆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房倒屋塌,瓦砾遍地,爱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她而去,姐姐腿被砸伤,动弹不得,她喜欢的小提琴被砸成了碎片,美好的童年被震得支离破碎,她和姐姐成了孤儿。

“解放军来了,还有上海医疗队!”绝望中的唐山人发出一片欢呼声,懵懂的徐薇薇知道,姐姐有救了。后来,在这些穿军装的医生救助下,姐姐被砸伤导致感染严重的腿保住了并转到外地治疗。小小年纪的她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解放军第二军医大上海抗震医疗队”几个大字。

时隔40年后的2016年5月20日至23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原上海抗震医疗队的部分队员重返唐山,看望他们当年救助过的唐山人。当徐薇薇把自己创作的诗歌《我心中的天使》动情地“喊”出来时,所有原上海抗震医疗队的队员们潸然泪下。

“医疗队里我是第一个到唐山抗震救灾前线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原上海抗震医疗队代表张少成教授笑言,地震前3天来唐山探亲,与战友们汇合后,就投入到抢救治疗伤员的紧张工作中,一干就是一年多。

“40年了,你们一直是我的牵挂”,张少成说,“那时唐山人民与我们处成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我们来感恩了!”

在原上海抗震医疗队队员王国庆看来,医疗队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当时,余震不断,缺衣少食。所有医疗队员在四面透风的帐篷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次下大雨,是唐山人民把他们自己的棉被一层层覆盖在帐篷顶上,让劳累的医疗队员不受雨淋睡个好觉。

“当时,看到唐山人民这份真情,我们的泪水像外面的大雨一样哗哗地流,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唐山的未来。”王国庆说。

除了走访、慰问当年救治过的唐山伤员,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原上海抗震医疗队的老专家们在唐山期间,还为当地民众举行了义诊活动。

两天来,徐薇薇把当年在唐山大地震中没被砸坏的二胡擦了又擦,每天把“感恩的心”歌曲拉上好几遍,让优美的旋律告诉原上海抗震医疗队的叔叔、阿姨们,“40年来,我生活的挺好的。”(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