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是被逼的!中国登顶最大原油进口国的真相竟然是……
新闻配图
就在去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全年进口规模接近3.4亿吨,较十年前增长近1.5倍。但迄今为止,在分析这个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时,专家们几乎都从需求端出发。谁也想不到,供给侧才是最大推手,中国长期以来都在默默为OPEC背锅。
这事还要从七年前说起,那时油价还是100多美元,OPEC里很多穷兄弟打算利用这个价格优势,抵押原油大举融资。这些国家认为,就算油价下跌,只要家里地下还能钻出石油,就不怕本金还不上。
但这些产油国做梦都没想到,油价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遭遇断崖式下跌,抵押物价值骤降逾70%,自己不得不用较过去三倍以上的石油规模来偿还贷款!
正因如此,安哥拉、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的财务状况才会变得这么糟糕。
说完了输家,我们来看看唯一的赢家,也就是数百亿美元石油抵押贷款的债主国——中国。
这一次,中国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不要求用货币偿付,而是用实物商品,比如这些债务国的原油、铜矿,或者黄金——没错,就是你耳熟能详的那个词“石油换贷款”。
以安哥拉为例,自2010年以来,这个非洲最大石油产出国从中国借走250亿美元。最新的一笔发生在去年12月,规模达50亿美元。路透社称,这迫使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几乎将今年的所有石油产出都用于还债。
再来看看委内瑞拉,自2007年以来,中国通过“石油换贷款”计划为这个国家输送了500亿美元贷款,成为其最大“债主”。虽然贷款细节并未公开,但巴克莱预计,委内瑞拉今年需要向中国每天供应80万桶石油,而油价在100美元时只需供应23万桶。
就连OPEC的“小弟”厄瓜多尔,在2009-2015年期间,也要以石油的形式,向中国和泰国偿还80亿美元。
据路透测算,安哥拉、尼日利亚、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今年将拿出价值300亿美元至500亿美元之间的石油,用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人偿还贷款。
让产油国欲哭无泪的是,当油价为每桶120美元的时候,偿还500亿美元贷款仅需要每日出口100万桶石油。当油价位于每桶40美元的时候,日均出口量需要提升到300万桶。
这或许就解释了为何中国突然被淹没在“石油的海洋里”。路透指出,与其说是中国石油[-0.14%资金 研报]实际需求增长,倒不如说是大量OPEC石油被迫“涌入”中国。
无论如何,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到底能消化多少供应。此前外媒报道,在新加坡和青岛港近海,已经密密麻麻地停满了油轮,形成见所未见的“压港”奇观。
自去年中国政府取消私营炼油厂的进口限制后,这些“茶壶”炼厂(Teapot)日益成为原油进口的主力。中国石油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底,已有27家私营炼油厂收到或申请了进口配额,年化额度为8950万吨,合约每天180万桶。
澳新银行(ANZ)高级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中国独立炼油厂获得进口配额后,大量购买原油。加之因原油价格低迷,中国国内产油量下降,也对进口需求的增加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供应,就算是对原油胃口大开的中国,也会“消化不良”。
研究机构BMI Research认为,中国的炼油基建设施并没有跟上石油购买的速度,炼油利润增速放缓可能导致“茶壶”炼厂的进口胃口缩减,同时,满负荷运转的港口码头颇为拥堵,且存储空间接近耗竭,中国未来的石油进口可能存在增速放缓的风险。
韩国三星期货一位资深分析师也表示,利润空间收窄可能会对中国的独立炼油厂带来更大影响,并导致原油进口降低。而对中国需求的向下修正,将不可避免的对油价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也很无奈。外媒最新报道是:“多艘油轮继续滞留青岛。仅在5月份,就有至少16艘运载量高达2120万桶的超级油轮(VLCC)在该港口附近停留10天以上,有一半已在那里停留超过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