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芷君
来源:《凤凰周刊》刊载于2016年第14期周刊
缅甸前总统登盛在任最后一天的3月29日,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与缅甸投资委员会(MIC)在内比都举行了一场签约仪式。这项在缅甸德林达依省土瓦市建设的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炼油厂项目,有望让缅甸从对燃油的进口依赖,实现自给自足。
广东振戎向《凤凰周刊》证实,这是缅甸迄今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项目,总投资额料为30亿美元(约170亿人民币)。除炼油厂外,该项目还将配套石油码头、仓储和配送设施。广东振戎将占炼油厂项目70%的股份,另外30%将由合作方缅甸国防军总司令部所属企业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UMEH) 以及图(HTOO)公司集团旗下仰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是珠海振戎的下属企业,珠海振戎以从事中东能源进口而知名。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的两个缅甸合作方具有军方背景。广东振戎集团副总经理、炼油业务负责人李辉在接受《凤凰周刊》电话专访时承认,项目的缅甸合作方有军方背景,并仍在美国发布的制裁名单上。但他强调,这两个企业有着强大的分销网络,对项目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优势。
巨资工程如何回应争议
在对外界的少数几次公开表态中,广东振戎一致表示,该项目是中缅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的重要典范。李辉说,项目从筹划到落实“将近六年”,从顶层设计时,便致力于“优先满足当地的需求”。
据其介绍,炼油厂项目将间接带动数万人就业,占缅甸GDP近10%的产值,为缅甸每年创造数亿美元的税收。其每年预计加工原油500万吨的计划,也将以缅甸国内市场为主,但对于具体产能及如何分配并未有具体规划,将根据市场供需进行调整。
惠誉国际评级机构旗下评级机构BMI研究,早前也给予该项目“积极评价”,称虽然无法预估该项目开展的确切时间,但仍相信该项目会继续开展,原因是“该投资与中国、缅甸双方的战略利益一致。项目将使广东振戎进军不断增长的缅甸市场,并有助于缓解缅甸国内炼厂产量无法满足的燃料需求缺口”。
目前缅甸60%的成品油需要从国外进口,BMI估计,2020年,缅甸成品油消费量将从目前的每日5万桶上升至6万桶。
但抛开商业和战略利益不谈,对于“横空出世”的炼油厂项目,缅甸国内仍存在不少质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诉《凤凰周刊》,缅甸政府试图尽快获得一个能加快经济发展的能源项目,但基于目前石油价格低迷及对华贸易顺差,项目或许难以盈利。也有质疑称,与广东振戎在土瓦建设的深水港等巨型项目相比,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炼油产量不足与其他亚洲同类炼油项目相比,并不具有相对优势。此外,该项目也可能与中方将在缅甸西南边陲皎漂经济区兴建的炼油加工业存在利益冲突。
上述人士还指出,这笔交易没有公开竞争投标,“因而可能在环境污染、土地征用、项目可持续性的公开商讨环节中落下弊病”。
民间组织土瓦发展协会负责人近日公开称,中国公司早在四年前就接触当地社会,甚至邀请了一些居民前往中国,但“没能得到我们的欢迎”,因为项目发展设计村庄迁移,并对当地渔业生态产生冲击。缅甸伊洛瓦底新闻社则援引德林达依省新上任的地区行政部长Daw Lae Lae Maw的话说,其将在当地优先发展农业,并获取由前政府和军方没收的土地,重新评估土瓦项目是否有利于当地居民。
对于上述质疑,广东振戎也做好了回应。谈及选址问题时,李辉表示,炼油项目选址土瓦,十分合理。“土瓦周边没有运输管道,因此对深水港的要求就提高了。此外还要考虑地下断层带是否足够安全、能否支撑厂区生产;我们也考虑过皎漂,但当地达不到对产区的土地面积要求。”
广东振戎在了解中方企业在缅遭遇的各种民情后,已经制定好应对方案。“(比如)拉动就业上,高峰时保守估计有上万人同时施工,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当地人。连高级工程师等职务也有详细的培训计划,比如将他们送到中国培训。”李辉说,广东振戎将复制国内茂名、洛阳等地的城市发展经验,促进在配套的医疗、商业和旅游业中推动当地民众间接就业。
另一个棘手的是移民迁徙、安置和环保问题。李辉称,广东振戎已做好在无法说服当地民众搬迁的前提下,将需要搬迁的规模从100人下调到50人以内,并对生产线进行一定调整。在环评方案上,公司也分别引进了国际机构和缅甸当地企业实施监督。
中日争夺缅经济特区?
除了“一带一路”因素外,中国此次出手也将分薄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土瓦地区这个位于安达曼海之间的狭长带状特区的经济利益。
泰国早前一直与缅方讨论修建深海港口,作为泰国主导的土瓦经济区的一部分,日本早前也表达过投资意愿。土瓦经济特区是缅甸推动的三大国家经济开发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总面积为196平方公里,发展计划包括深水港、煤矿场、发电厂以及酒店配套等设施。特区计划将开发陆路交通,以连接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把湄公河流域发展成为出口印度、中东和非洲的一大门户。
缅甸自2011年起,在前半文官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开放外国投资。日本抓住先机,藉由深耕多年的海外援助、经济特区开发、引进日企投资缅甸、协助仰光证交所的设立等,与缅甸政府建立起紧密且深厚的合作关系。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自2011年起,日商在缅甸的投资成长了6倍,已有近300家日本企业进驻缅甸。
缅甸新政府顺利过渡后,日本持续增加对缅的海外援助与基建投资。5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缅甸政治领袖昂山素季会面,再次强调日本投资、援助缅甸的强大意愿,正面回应昂山素季对日方超过1000亿日币的融资与贷款要求。这笔资金将用于协助缅甸强化仰光省地区的基础建设与都市计划。
位于仰光近郊的迪拉瓦经济特区,也在日本的主导下展开营运。与此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缅甸和泰国签约合作的土瓦经济特区建设。去年7月,日本同缅甸、泰国共同签署了有关土瓦经济特区的《湄公河流域工程合作备忘录》,称将在三年内裁定包括道路建设在内的工程。
但日本《读卖新闻》3月引述匿名外交人士的话称,日本与缅甸等达成协议后,中国也向泰缅两国递交了合作方案。报道指出,中国提出的方案与日本去年签订的建设内容有重叠之处,质疑中国出手与日本竞争。另有报道称,虽然广东振戎主导的炼油厂建设候选地在土瓦经济特区之外,日方仍将考虑对整个特区的开发计划进行调整。
对此,任职于缅甸某大型外资事务所的驻缅律师曾勤博向《凤凰周刊》表示,“日本对土瓦经济区的开发一直非常重视,将其视为将日本制造商品出口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窗口,因此并不会因为广东振戎的炼油厂建设而全盘放弃。”
自今年4月1日缅甸民盟新政府走马上任以来,虽对外国投资秉持欢迎态度,但一再强调外资必须“首先在环境及就业问题上有利于缅甸民众”。外界认为,新政府需要一定时间过渡,在适应军政府留下的体系制度的同时,建立新的经济政策。民盟中执委、昂山素季的经济顾问汉达敏向《凤凰周刊》表示,不同时期的中资项目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密松大坝很可能不会再重启,但莱比塘铜矿实际上是军方未能遵循民盟提出的合理建议,而非中方的问题。”
谈到此次的炼油厂项目时,汉达敏只是说,土瓦特区的建设并不公开透明,但拒绝进一步发表评论。李辉则承认,新旧政府交接之际,仍无法确认项目何时才能开工,但自己有充分思想准备,新政府对项目存有新思路,并对项目最终上马“有充分信心”。
“从顶层设计上,我们充分并优先考虑民众的利益。”李辉说,“我们相信,任何政府,只要想让国家经济得以发展,都会同意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