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综合讯)中国官方昨天公布的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指数首次跌破95,市场对人民币保持兑一篮子货币稳定的重要心理防线失守。
据彭博社报道,CFETS人民币指数本月1日按周跌至94.88,创去年11月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低,而且较去年12月31日的100.94水平贬值6%。截至6月30日的上半年贬值幅度也接近5.9%。
这出乎分析师的意料:彭博社4月下旬进行的外汇市场调查中,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CFETS指数短期内不会跌至95以下;但4月至今的人民币指数已经连破98、97、96、95四个整数关口。
此外,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盘价昨天较上日小幅收跌至逾五年半新低,在岸市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成交价格收报6.6636,上日为6.6582;中间价为6.6472,上日为6.6496;离岸人民币即期收报6.6793,上日为6.679。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师周浩评论说:“不看不知道,一看也真的吓了一跳,人民币在过去半年兑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幅度达到了5.8%。”
他说,如果人民币一路续贬,市场就会认为人民币会出现2005年至2015年的单边走势,只不过这一次是单边贬值。
华侨银行经济师谢栋铭分析,人民币汇率指数不断突破新低,与市场化的中间价机制有关,中国央行可能并没有关键位置的心理防线,即原本95的心理防线已不存在了。
中间价机制透明 易于预测
他解释说,与今年以来大多数时间美元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走稳—人民币篮子走贬的趋势不同,英国脱离欧盟以来,美元指数先强后弱,但同期的人民币兑美元及一篮子指数出现了“双贬”态势,这可能反映出中间价机制的弊端,原因是当前中间价机制比较透明,市场可较准确地预测中间价。
他预计,人民币偏弱将导致境内外价差偏高,进一步增强贬值预期。
瑞银驻香港的经济师张宁在昨天的分析报告中,将人民币兑美元至2017年底的预期由7调整为7至7.2,因为人民币在英国脱欧后面临新的贬值压力。
瑞银也预测,到了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最多跌至6.8。
中信银行国际中国首席经济师兼策略师廖群表示,由于市场并未预期英国会脱欧,此前对该人民币指数在100上下5%波动的预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脱欧后跌破95不至于引起市场的恐慌。
另一方面,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刊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系副教授刘程一篇题为《人民币是负责任的国际货币》的文章称,与历史上其他曾经历过由“盯住汇率”制退出的国家过程一样,市场各方未来也必将经历一段逐步适应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的时期。
文章写道,纵观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史,短期内出现20%甚至40%波动的极端情形也并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