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不断加大,发行规模已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半年发行量接近去年全年
据中债资信研报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0个省级政府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债,发行规模达到35755亿元,接近2015年全年3.8万亿元的发行水平。其中,置换债成为发行主力,共计26850.59亿元;新增债为8904.40亿元。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新增地方债规模为1.18万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近一倍。其中,一般债为7800亿元,专项债为4000亿元。按照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的公开说法,中国地方政府今年可能会进行5万亿元的债务置换。
“根据今年财政部对债券置换发行节奏的规定,可以推算,2016年置换债上限约为44750亿元,低于5万亿元。下半年新增债最多发行约2895亿元,置换债按上半年达到上限计算则最多发行约17900亿元。”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记者。
针对上半年的发债势头,中央党校教授经济学部教授李旭章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应按既定计划推进,甚至必要时要适当加码。当然,不是地方债越多越好,但是我们是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让地方债显性化,并通过利率正常化降低地方政府负担。用地方政府债券可抵押,盘活银行资产,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市场化趋势初显
在大规模发行过程中,地方债的市场化趋势也日渐明朗。
李旭章说,尽管中央给了省级政府比较多的债务置换数量决定权,但不是想发多少就可以发多少。中央政府总量控制与市场压力正使地方债发行和管理走向进一步规范化。
“政府在政策层面推动地方债市场化是一个大趋势,这在我们的评级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印证。”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融资评级部副总监关飞表示,比如政府就希望将一些具备条件,也有意愿尝试的发达省份作为突破口,带头进行地方债市场化发行。
其中,发行利率是体现地方债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关飞告诉记者,不同地区、不同券种、不同期限债券的中标利率趋于分化,这将促使地方债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同时,公开发行的占比超过定向发行的比重,这也说明了市场投资者对于公开发行的认可程度较好。
以5月份的地方债发行为例,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的发行利率比发行利率区间下限平均(算术平均)上浮42.3个基点,比4月(40.4个基点)提高1.9个基点;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发行利率比投标区间利率下限平均(算术平均)上浮20.2个基点,与4月基本持平。
在关飞看来,地方债市场化进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目前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就是制约地方债市场化的一个因素。”
地方债务管理将加强
公开资料显示,审计署在审计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时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发债融资未有效使用。二是有的地区仍违规或变相举债。
事实上,2016年以来,面对大规模的地方债发行,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管理。
比如在债务置换方面,今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对债券置换各季度发行节奏作出规定。5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于已入库的公开发行置换债券,原则上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置换。
“今年置换债需要注意资金的使用,及时安排债务清偿,避免出现2015年审计出现的问题。”杨志勇认为。
在新增债券方面,今年财政部在下达新增债券限额时规定债务率超100%的区县不能获得新增额度。
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明确表示,将加强债务限额管理,所有地方政府债务都要纳入限额并严格按照限额举借债务,控制债务规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所有政府债务都要分类纳入预算,定期向社会公开债务限额、举借、使用、偿还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提高债券流动性。(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