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资讯:澜沧江畔,二十年帮扶情深谊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4
核心提示:澜沧江畔,二十年帮扶情深谊长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自1996年始,光明日报社定点扶贫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已经20年了。20年来,一

澜沧江畔,二十年帮扶情深谊长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

自1996年始,光明日报社定点扶贫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已经20年了。

20年来,一个个“光明人”走进玉树,走进囊谦,带着对农牧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全身心投入联点帮扶工作。

20年来,帮扶工作从当初的捐钱给物,到今天送技术给思路,帮扶力度在不断加大,帮扶模式也从磨合、探索走向规范、专业。如今,光明日报社发挥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凝聚资源,汇集扶贫工作合力,助推囊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翻开光明日报社定点扶贫“笔记”,这一段20年的关怀从没间断过:2008年捐赠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价值100万元的图书;2010年捐赠了两辆解放牌汽车;2012年,对囊谦县牛角琴制作进行采访报道,刊发了《青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摄影报道专版……

2012年以来,光明日报社为囊谦县9所学校建立了光明图书室,并赠阅《光明日报》和《文摘报》;为加强囊谦的对外宣传,2014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有关青海省新闻报道80篇,其中囊谦县相关报道10篇;2015年《光明日报》上发表有关青海省新闻报道114篇,其中囊谦县相关报道29篇……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帮扶就要帮到囊谦人的心坎上。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可这也是囊谦脱贫攻坚的短板所在。

“我叫普吾才仁,我为家乡囊谦代言!”“我叫尕桑,我为家乡囊谦代言!”。最近在《光明日报》的“囊谦专栏”,定期都会有一群“光明新闻班”的孩子向外界推介自己的家乡。而这正是光明日报社教育帮扶的举措,为提高所捐建图书的利用率,报社挂职干部在香达镇中心寄校开设“光明新闻班”,培训学生达330多人次,同时筹措15万元资金,组织“光明新闻班”的代表一行15人到北京参观学习,着力提高“光明新闻班”学生的汉语水平。

另外,组织报社员工对囊谦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即一年资助1500元,一共资助6年。两年来,已帮扶的困难家庭学生达到60多名。下一步,又会有40多名学生享受到来自光明日报社的教育帮扶。

扎曲河是囊谦县穿城而过的主要河流,位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如何科学开发扎曲河,带动县城及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囊谦县农牧民尽早享受到生态保护的成果?格萨尔文化、唐蕃古道、青南盐都、囊谦千户文化……面对这些有据可查、有迹可循的文化珍珠,加上独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卓根玛”,如何推出一台历史文化剧目,打造一段文化精品剧目工程?

点灯一盏、照亮一片。光明日报社积极与省、州相关部门联络、沟通,推进这两个项目的“落地”,同时在宣传报道、联系导演和编剧人才、推动项目立项上,努力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

7月29日,由光明日报社、拜博口腔医疗集团共同发起的2016“光明健康公益行”走进囊谦县,向县民族第一中学师生捐赠图书、电视机,为30名特困学生送去爱心教育帮扶金,拜博口腔医疗集团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捐赠1000份口腔护理产品,并进行了口腔检查、防龋涂氟等义诊活动。同时光明日报社还捐赠了电视机和衣物、图书等,并为30名特困学生,50户特困家庭发放了帮扶慰问金。

……

三江源头,澜沧江畔,一朵朵倾情帮扶的花朵,正在绚丽绽放。

为了给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目标再添一把柴,囊谦的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光明日报社对于囊谦的帮扶“文章”一篇接一篇,加强宣传报道、动员社会力量、募集扶贫资金,助推囊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开辟源头活水。

20年来,光明日报社把囊谦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把囊谦的农牧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杜飞进这样说道:“仅凭报社一家,帮扶囊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光明日报》的读者、受众无数,遍布九州。我们将通过媒体的舆论宣传,整合爱心人士、社会力量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定点扶贫工作中来,努力为囊谦县脱贫致富凝聚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