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请客
清末民初,沱江流域流传一句歇后语:“成都人请客——说过就上算。”张三许诺给李四茄子苗,许久不见兑现,李四就说:“三哥子,你头场答应匀点茄秧儿给我栽,季节都要过窜了,硬是成都人请客呢。”埋怨对方食言而肥。
1238年,蒙古兵屠蜀,成都府死难一百四十万人。宋元之际、整个元朝,都有外省居民零零星星溜入四川,鉴于蒙元惨祸,好些人不敢定居大城市,跑到边山老少穷地区里相对肥美、富裕的村落安居。直到明初,成都府人口都稀疏,成都县人烟更少。蜀王府开建,人丁才逐渐旺相起来,然而终明之世,也远不及汉唐。
明清之际,成都再次洪荒。1680年,街巷豺狼横行,虎豹出没,没有什么人烟了。湖广闽粤五湖四海的移民来填实这片肥沃的荒地,插占为业,市区种地。花园、绿地、开阔空坝很多,贫苦市民赖以为生。到清末民初,成都市区还有些许果园、菜畦,垦殖不歇。
明中叶、清初期,四川移民依原籍各省建立会馆,吃喝往来,主要在本会馆进行,清中叶会馆鼎盛,跨省籍交际不多,碰头时随口说一声:“哥子,哪天空了请你喝茶。”“先生,几时忙完了,请你吃饭。”结果几乎永远不兑现,双方都心照不宣,说着玩儿的。外码头来本埠,听了此言,以为有戏,饿了三顿不进水米,专等成都地主来请,结果无影,于是歇后语传开了。
明清会馆风行,同乡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所需资金由会首负责筹集,轮流坐庄,类似凑份子。会馆属员天然群众首领议员制,都有资格当盘会首,展示领导才干。穷华人下作,凑份子吃饭,叫做打平伙;外国人无情,聪明务实,合伙吃饭分摊制,都是一个意思。成都市井人家,鄙视下等人打平伙,又怕身居流动大都会,地主请不完的流水客,漂流客人一去永无踪影,没有回报宴会,再大家务也要吃空,于是只好对流动人群口惠而实不至了,刻薄的甚至骂他狗夹夹。具体释义这个词,又该成篇文章了。
抗战时期、共初大三线建设,北人、东南沿海人支援内地建设,批量涌入四川,成都也接纳不少外地人,啬风渐变,稍显大方。
成都人请客,就是说话不算数。概括如此民性,这是晚明和晚清的产物吧,二十世纪末已经挽回名誉了。计划经济时代,粮票金贵,农民到成都走亲戚,端个小碗,半饱就不好意思转碗,饥饿难耐,溜上街吃碗面。1985年以来,城市猛扩,人口剧增,日益冲淡了两三百年成都原住民习俗,沱江民众口头上,成都人请客的比喻逐渐不提了。
跨世纪,成都经常的私人聚会,要么轮流坐庄,要么平摊,求得可持续发展,友谊不因吃亏而中断。
二○○五年六月十三日锦里永丰路仰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