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诗仙”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写下名句:“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笔下描述的“金市”就是当时唐朝都城长安的“西市”——当时世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成千上万的各国商人在西市创造了文化和商业的辉煌,故又称“金市”。
在这首《少年行》中,李白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唐西市的繁华和外商云集的盛况。当时,许多人就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长安的。
时间快进一千二百多年,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历史上一度销声匿迹的大唐西市如今正重塑辉煌。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不止实体买卖,“网上丝绸之路”也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线上”交易。
“活”起来的不只是有形的工业产品贸易,乘着“文化自信”的东风,全国政协委员、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也要让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活起来”。
吕建中怀揣提案,早早来到了政协委员驻地。在国内外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他,要为“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和“成立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会”建言。
吕建中打造了全国首家非国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该博物馆是政府监管、理事会领导下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目前,中国的民间博物馆数量已超过1000家,占博物馆总数的23%。
唐朝都城长安总人口超百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会。自隋始至唐初,“西市”和“东市”逐渐发展成为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沿用至今的“买东西”一词即来源于东西二市。
一千多年以后,在长安城遗址上,大唐西市博物馆展出了出土的墓志铭、铜钱、玉器等一批反映盛唐和丝路异域文化的珍贵文物,免费向社会开放,再现了千年前的商贸繁华。
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唐西市集团开创了“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网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国际博览园”“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城”和“丝绸之路文化创新工程”。这些工程既传承了大唐西市的国际化基因,又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企业也随之壮大。目前,大唐西市集团打造的大唐西市文商旅综合园区已解决就业2万人,整个园区建成后每年将提供税收6亿元人民币。
大唐西市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窦乂墓志”记录了这么一位“家喻户晓”的唐代商人——“长安首富”窦乂。据记载,窦乂13岁从种树开始发家,凭借聪明才智成为一代富商,被称为“唐朝扶风小儿”。今人常借“扶风小儿”比喻白手起家,最后获得成功的企业家。
“仁以为富,义以为尊。”这是大唐西市博物馆里存放的唐人李希敡墓志铭上的一句话,被后世尊奉为“大唐商魂”。吕建中委员说,这方墓志内容揭示了中国盛唐时期商界的主流意识:重仁义守信,轻钱财利益,值得今人学习。
“古人有商人商德,今人要培养企业家精神。”吕建中说,创新、担当、自律、诚信、顽强,应是新时代企业家必备的精神。以诚信为例,建立完备的诚信体系更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
致力于打造国际品牌,身为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的吕建中委员举办了“彩绘丝路”“丝绸之路商旅文化博览会”“一条丝路两城歌”等品牌活动,与中国国际商会共同举办了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投资论坛等国际会议,探索民企促进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行之路。
吕建中委员说,如今大唐西市之所以能够重塑辉煌,得益于国家战略。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会员共同发起了“网上丝绸之路”等七大合作机构,成立了商贸、金融、文化、交通、能源、产业园区和信息七个专业委员会。成为各国家级商协会组织和会员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会员之间相互交流和贸易投资的平台,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5月,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届时,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将举办“欧亚丝路基金”和“东盟丝路基金”的揭牌仪式,这是该商会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发展基金计划的一部分。
吕建中说,总商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60余个国家级工商会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现在,中国“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在沿线20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已超过18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16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