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是令人害怕的疾病,雖然醫療技術進步讓過去被視為絕症的惡性腫瘤已有治癒的可能性,但如何有效地治療癌症,仍是科學與醫學待解決課題。在傳統治療方式之外,精準醫療發展與基因定序技術的平價化,提供了更好的癌症治療方式。
台北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員王宣智、羅濟威指出,目前的癌症治療可分為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與藥物治療等方式。手術與放射線治療是局部性治療的模式,針對已發現的癌細胞組織,透過手術切除致病組織、或放射線殺死特定區域的細胞組織,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藥物治療則屬於全身治療的模式,透過抑制組織生長或以藥物殺死癌細胞的方法,讓病患維持或回復健康。癌症藥物治療效果差異取決於藥物組成,因藥品內含物屬性又可將癌症藥物區分為化學治療藥物、荷爾蒙治療藥物與標靶治療藥物等。癌症藥物對於相同病症的癌症病患,有不同的治療成效,有些病患可能成功的抑制腫瘤細胞,但也有些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傳統治療癌症的過程,醫生缺乏對病人生理資訊與基因資訊,即使有適合特性基因表徵的癌症標靶藥物,醫生也無法判斷用於癌症病患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精準醫療發展與基因定序技術的平價化,提供癌症更好的治療方式。醫生透過患者基因資訊,搭配既有的醫療診斷方式,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法、標靶藥品種類及所需的劑量,以達到有效治療與低副作用之目的。
隨著人類基因的逐漸解密、科學研究的投入,部分癌症與特定基因的關係已被解開,如p53基因與肺癌有關、ErbB2(Her2/Neu)基因則與乳癌有關,進而可針對不同的人類基因組成特性,研發有效且低人體傷害的藥物。
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分析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創造精準醫療發展的有利環境;精準醫學相關技術,也提供癌症治療的新契機。美國在2015年提出精準醫學計畫中,投入7000萬元開發癌症新藥與檢測誘發癌症的基因技術,以改善傳統癌症的治療方式,增加癌症患者存活率。
目前FDA要求特定處方藥物施用前,須對病患進行基因檢測,以確保藥物的治療效果。台灣健保署局也有相同的政策,在施用給付的癌症標靶藥物前,須對病人進行相關基因檢測,確保用藥之有效性。
隨藥物與人類基因的關係逐漸進行解碼,新式抗癌藥物的陸續出現,癌症不再是絕症,透過基因特徵與標靶藥物選擇,癌症將得以被控制甚至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