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舉行首次的「川習會」。習近平擁有一項優勢:他知道自己要什麼。反觀川普,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不僅混亂,且自相矛盾。除非這種情勢能改變,否則中美雙邊關係不大可能在重要議題上獲得多少進展。
由於習近平既要掌控經濟成長減緩的勢頭,而今年秋天中共「19大」又將面臨換代,因此他必須「維穩」。中國需要全球貿易體系維持開放,也偏向各國堅守減碳目標。更重要的,則是需要有本當的空間,來追求國內、區域及全世界的目標。
但在川普政府內部,諸多顧問顯然還在對川普究竟應該落實多少貿易承諾而爭議不休。川普已經在台灣問題上回頭;國務卿提勒森雖曾一度對南海爭議發表強硬聲明,但之後又告退縮。美國退出跨太平洋經貿夥伴協定,已重創美國的信譽;加上大幅刪減國務院預算,也將削弱美國在亞洲進行外交活動的能力。
川普要想改變中國的行事,就必須提出更有力、更一致的訊息。首先他必須選定一套明確且合理的要求,並訂定優先順序,之後再從多方面且一致地推動。
雙方必須先從北韓談起。川普不能要求中國單方面約束金正恩,而必須明確表示中國若不出手,必然會威脅到美、中在其他雙邊議題上的合作。再者,川普需求中國對一些仍與北韓進行非法貿易的國內企業採取行動。美國也應該願意討論中國認為的優先議題,包括重啟華府與平壤間的會談等,但前提是必須先看到中國對北韓採取制裁行動。
在貿易議題上,川普政府同樣應該有焦點,而不只是空口威脅將對中國課徵45%的關稅,或將認定中國是匯率操縱者。美國應該設法針對各項個案、各項產業,來限制中國貨品進入美國市場。例如中國對半導體等策略性產業大舉投資,便應嚴密監視,但進軍好萊塢卻不會有類似的威脅。雙方若能加速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對彼此都有好處。
再強調一次,川普政府要贏得信譽,端賴行為前後一致,這對美國在亞洲的盟國尤其重要。無論前總統歐巴馬在亞洲的「重新平衡」戰略有多少瑕疵,至少已經加速美國與亞洲各國政府及人民的外交往來,美國在亞洲的駐軍明顯增加,也確認美國對貿易的強諾。
川普政府設法快速重建並培養這些關係。沒有這些關係,中、美關係將無法獲得迅速的突破,或達成任何偉大的協議。有了這些關係,美國方能積小勝為大勝,之後中國方能了解美國政府對各項要求的立場絕不會動搖。這當然會比目前的作法更可能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