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与湟源已对接●城中与湟中将对接●城东、城北与大通将对接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西宁市教育局了解到,为认真践行市委“两个绝对”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进一步推动西宁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西宁市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精神,市教育局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学段对应、以优带潜的原则,已组织城西区域内部分中小学对接湟源县七个乡农村学校率先成立了七中、十二中、虎台中学三个教育集团。自去年秋季学期以来,三大教育集团通过“四互四共”(即: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资源共享、文化共育、党建共抓、质量共评)模式,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在学校管理、办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均衡发展的路径,使西宁市城乡集团化办学取得初步成效,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成效1】管理互融,共同发展——各试点教育集团建立完善学校管理制度27项,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团、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城区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通过到农村学校开展长期挂职或短期交流指导等方式,全力推进管理互融工作,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得以输出,农村学校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成效2】教师互派,师徒结对——各教育集团建立集团校区间教师交流制度。截至目前,共选派39名中层管理人员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交流任教、挂职培训;组织52名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安排60余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讲示范课、研讨课,农村学校教师200余人次参加听、评课活动。同时,各教育集团定期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开展交流实训。
【成效3】教学互通,成绩速升——组织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68人次到农村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推动同步教学教研,促进教学“备、讲、评”三统一。在城区学校的带动下,农村学校学科组建设得到了加强,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持续改进,教研氛围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在2017年初的期末统考中,各教育集团农村学校有5个学段6个学科的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成效4】学生互动,城乡交融——各教育集团组织城乡学生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十二中教育集团新宁路小学分校安排18名城乡学生开展手拉手关爱体验活动;虎台中学组织集团内三所农村学校师生来总校观摩校园文化建设。各教育集团3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才艺展示等主题教育活动。
【成效5】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市教育局全力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网络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师生共享。各教育集团城区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努力挖掘农村学校潜在资源,实现城乡资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如七中教育集团组织30余人次赴山东、成都等地参加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核心素养现场会。各教育集团积极借助校园网、QQ、微信等现代化网络平台,为成员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源获取路径、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成效6】文化共育,同步提升——市教育局安排资金166万元,帮助农村学校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城区学校帮助农村学校努力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虎台小学分校依托“虎娃”社团课程向分校展示特色作文教育、特色学生活动,组织城区学生走进乡村少年宫;行知小学分校邀请集团成员校参观了“一班一特色、共爱一个家”温馨班级建设活动及“七色花创课空间”“快乐空竹”等特色活动。各教育集团通过硬件、软件的投入,进一步营造了体现农村学校文化积淀和底蕴的文化氛围、育人环境。
【成效7】党建共抓,强化引领——各教育集团认真践行“两个绝对”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组建党建联盟,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等工作及城乡学校党员教师争当学校发展改革排头兵活动,大力加强集团学校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40余名党员教职工积极参与交流任教、教学指导,党员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70多节次,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成效8】质量共评,全面覆盖——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初步制定了教育集团整体发展性评估考核评价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由各教育集团负责建立统一的各校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发展性考核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西宁市年内还将实施城中区域与湟中县、城东区域和城北区域与大通县对接的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并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向高中阶段延伸,努力实现西宁市城乡教育集团县域全覆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