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人民的名义》海报。
图为《海棠依旧》海报。
近日,由著名作家周梅森任编剧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并获得各方好评。该剧第一集在某视频网站试播,观看人数就达到750万人次,其中不乏“90后”“95后”年轻群体。一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缘何吸引老中青多个年龄段观众?在影视文化空前繁荣的背景下,主旋律题材作品如何紧扣时代脉搏,让观众入脑入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记者 曹铮
反腐倡廉主题契合群众精神诉求
某部委项目处处长,衣着朴素、家居简陋,每月给身在农村的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他的隐蔽豪宅里却藏着2亿多元现金,塞满了衣橱、床板、冰箱……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场,就生动揭示了“小官巨腐”的双面人生,让观众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贪腐官员的真实案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反腐倡廉的主题契合了民心。”河北影视集团副总经理、国家一级编剧查岭说,近年来,反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政治话题,党中央在反腐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反腐力作《人民的名义》应运而生,契合了群众关注反腐的精神诉求。
“我们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反腐生态。”《人民的名义》总制片人、导演李路认为,文艺创作只有紧贴时代和人民关切的热点,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大时代面前,文艺不能缺席。”李路说,剧中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老虎苍蝇一起打”、海外“猎狐”等场景均有展现。
《人民的名义》备受关注,也给我省影视创作以全新的启迪。“近年来,河北省在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等反映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深受观众喜爱。”查岭说,但在选题方面,河北省影视工作者还趋于保守,应进一步紧扣时代脉搏,推出更具时代特点,反映时代强音,契合群众精神诉求的精品力作。
主旋律题材更要注重艺术真实
“为什么有些主旋律题材,拍成影视剧就不好看了呢?那是因为没有遵从艺术真实性的创作规律。”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汪帆表示,主旋律题材主题重大,是严肃而又带有使命感的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决不能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很多本该传递民族大义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却被肆意戏说,胡编乱造。比如,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等情节,严重偏离了生活真实和创作规律,注定无法获得观众青睐。”汪帆说。
反观受到观众热捧的《人民的名义》,无论从艺术真实性,还是演员的表现力上,都具有专业精神。“主旋律并不等同于说教,表现手法也可以多样,表演风格也可以多元,镜头运用也可以时尚。”谈到《人民的名义》的创作过程,李路表示,剧组为追求艺术真实煞费苦心。比如,为了逼真呈现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时,家具陈设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真实。
“主旋律题材要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就要彻底打破人物刻画的陈旧套路,在故事的叙述、情感的铺陈上多下功夫。”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北省知名编剧陈建忠说,《人民的名义》直率、坦诚、正气凛然,该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题材,也是缘于其制作水准精良,演员艺术表现的真实。
近年来,一系列主旋律影视剧热播,且口碑不俗,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遵循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对人物进行生动塑造,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亮剑》《士兵突击》《北平无战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等影视剧中,主人公的形象均呈现出生动鲜活、富有情感的一面。这种在生活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再加上生动的细节、丰富的故事,更凸显了真实的艺术魅力和人性的崇高之美。
文艺精品仍需坚持内容为王
《人民的名义》热播引发了网络热评。有网友将该剧誉为“引爆正能量的良心之作”,认为《人民的名义》热播,证明剧本扎实、演技过硬、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才能深入人心。还有网友谈到电视剧应像《人民的名义》一样直面现实,守护正义,引领时代价值。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同追一剧的现象,也证明了主旋律正剧的艺术魅力。
“影视圈有句话叫‘好看才是硬道理’。不只是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任何一种文艺产品要想有市场,关键还是在于其质量和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查岭说,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视线,这说明,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需要有好的故事载体、好的形式支撑。影视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娱乐功能,更要体现思想内涵、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引领。优秀的影视剧创作者,给予观众的应该是饱含真情、弘扬正气、精耕细作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