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高密度的空中天梯或步道陸續啟用,意在為地方創造吸金亮點,引注觀光活水。東南科大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副教授吳怡彥投書本報系聯合報指出,為地方興利,本意不可謂不正,然而,如同高麗菜菜賤如土時,農委會呼籲農民勿攀高搶種,當下之天梯或步道的高密度興建,亦有其可議論之處。
吳怡彥說,從地景再塑的美學價值觀之,國際諸多觀光大城,無論是倫敦的千禧橋(London Millennium Bridge)、阿姆斯特丹的瘦橋(Magere Brug),甚至高雄愛河之心如意橋,皆以極具設計感的人本城市概念,賦予城市地標,重現地景,帶入遊客,活絡地方經濟。但南投縣既有13鄉鎮中,五個鄉鎮陸續搭蓋七條天梯或天空步道,能否符合以上兩點期待,須再思考與調整。
吳怡彥表示,如考量橋梁地景,連結「人」味故事,目前縣府於故事行銷尚有努力空間,其與地方產業、在地文化的銜結論述似過於薄弱。如以鄉鎮地景創造而言,其坐落於山野間風貌相近,材料運用的搭建方式雷同,恐陷入同質化窠臼裡,如何納入各鄉鎮特色營造差異化,亦有努力空間。可喜的是,南投觀光處分別以「運動型美景探索」、「最長秘境」、「首條高山空中步道」等概念,賦予竹山天梯、信義雙龍吊橋,與清境天空步道差異化,未來深化特性後,當可開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