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为一句承诺在黄河边苦寻4个月 郑州义务救援令人点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8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2016年夏季,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事故现场救援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供图相关的救援资质证书 河南商报记者 侯

为一句承诺在黄河边苦寻4个月 郑州义务救援令人点赞

2016年夏季,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事故现场救援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供图

为一句承诺在黄河边苦寻4个月 郑州义务救援令人点赞

相关的救援资质证书 河南商报记者 侯建勋/摄

【编者按】

对于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道主义救援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让人们在灾难中看到了人间的温暖。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会日,从1948年确定该日子以来,已然走过69个年头。

在这一天,我们关注郑州的救援队伍。近年来,从汶川地震到江苏龙卷风再到信阳水灾,郑州救援队伍都书写着自己在人道救援上的贡献。

郑州的救援队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涌现。他们不仅活跃在省内救援现场,也常常将帮助延伸到外省,形成一种令人点赞的“郑州义务救援现象”。

救援队伍的存在和壮大,也是如今社会文明不断提高的重要佐证。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王苗苗

在灾害面前,你可以想到110、120、119,但也请不要忽视,有那么一股义务救援的力量,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护着受难者,保障着逝去者的尊严。

他们其实不想听到求救的电话,因为这代表着又一起事故的发生,但每次听闻却又不惜代价前往营救;他们可以为了承诺,坚持搜寻失踪者4个月,也可以徒手抱着孕妇在洪水中行走1公里。

谈到曾经参与的救援,郑州的救援队伍总有说不尽的故事。

在5月8日这一天,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人道救援带来的热度。

【镜头1】

回想水下见到男孩的情景

他哽咽了

“每一次那样的救援,都特别虐心。”在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以下简称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点了根烟,低着头叹了口气,“看见小孩子没了,家属伤心欲绝的样子,我们心里也特别难受,就说上次濮阳那次救援,我到现在还能记起家属绝望的表情。”

牛振西口中所说的,就是4月底濮阳市两名男孩儿溺亡的事。

4月23日上午9点左右,牛振西接到自称是濮阳市公安部门工作人员的请求救援的电话,“说是俩男孩儿落水了,当地救援队救了一天也没救上来。”对牛振西来说,他害怕接到求救电话,尤其是孩子落水的。

“水深8米左右,是挖沙留下的大坑,水底全是沙子。”当地人一番介绍后,牛振西和队员们察看了水面环境,“我感觉孩子是沉底了,那今天谁下?”“我”“我也去”“还有我”,水上义务救援队的潜水员顿涛、孙兵、孙文学主动请缨,牛振西点头同意。

穿戴好潜水装备,三人先后跳入水中。拿着水下强光手电,3个人一点点搜寻,但30分钟过去了,未见男孩儿的身影,3人只好浮出水面与岸上的队友交换意见,直到第三次潜入水底,他们才看到了两名男孩儿,“他们一个躺着,一个趴着,躺着的男孩儿手里还抓着两把水草,水草缠满他的全身。”顿涛后来回忆说。

3人分两次将2名男孩儿带到岸上,家属看见孩子被找到了,再一次号啕大哭。

这样的情景,水上义务救援队的队员们不是第一次遇到,可队员们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人蹲在岸边抽起了烟。“一个15岁,一个13岁,他俩是好朋友,一个突然滑进水里了,另一个去拉结果也滑进去了。”听了目击者的描述,回想起在水下见到两名男孩的情景,顿涛哽咽了。

在4月的最后一周,水上义务救援队参与了三次救援,均成功找到溺水者。从2005年成立至今,这支队伍每时每刻都在为救援做准备,经他们救援或者找到的溺水者很多,但牛振西却对这组数字十分排斥,“这也在说有多少人离开了,不好。”

【镜头2】

把孕妇抱在怀里

蹚着齐腰深的水往回走

“一公里的距离不过是平日里训练前的热身,然而当真正面临鲜活的生命时,每一步都变得异常沉重。”刘妍君是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会风马旗应急救援队的一名队员,说起去年夏季的一场救援,刘妍君记忆犹新。

2016年7月6日,经过数天不分昼夜的抢险救灾,信阳商城的灾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受灾群众已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站在高处,看着当地被山洪侵占的房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刘妍君说,就在他们准备休息整顿的时候,突然收到武汉遭遇大暴雨,城市内涝严重的消息,所有队员连夜赶往武汉灾区。

仅7月8日这一天,队员就运送了232名群众脱离险境。在运送最后一船受灾群众离开时,队员们突然听到一位老人和一名孕妇的呼救。

“地形复杂,而且孕妇不能沾水。”刘妍君说,一名队员迅速下水过去,把孕妇抱在怀里,蹚着齐腰深的水一步一步往回走。

“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不仅是路难走,更因为短短的一公里因为生命的负重而变得无比沉重,每一步都要在水中踏得坚实,一公里仿佛一生那么长。”刘妍君说,孕妇最终获救了,这也成为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公里”。

【镜头3】

黄河岸边苦寻4个月

只为完成许下的承诺

2013年正月初五这天,对黄河厉风义务救援队队长王喜军来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一名24岁的女孩儿在游玩时不慎落入黄河,王喜军接到家属电话后,从中牟赶往洛阳吉利区黄河岸边。到达现场后,王喜军和队员们潜入黄河尝试各种方法救援,但落水女孩儿仍未找到。

“女孩儿父亲孙先生哭着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还让我们走,说估计找不到了,他还听人说掉黄河里三两天后人就浮出来了。”王喜军说。

“我们不走,一定帮你把女儿找到。”王喜军看着佝偻着身体坐在岸边石头上,被冷风吹红了鼻子和脸颊的孙先生,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女孩儿落水的地方,水里环境复杂,三两天自己浮出水面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最初的一两个月里,王喜军每天都要到女孩儿落水的区域进行寻找,后来因为有其他救援任务,他只能每隔两三天到女孩儿落水的黄河沿线各个河岔口去寻找。就在那一年的端午节前后,王喜军在黄河巩义区域一处河岔口找到了女孩儿。

真正促使王喜军成立救援队的,是2011年夏季三男子在黄河落水,家属被当地打捞队挟尸要价两万元,王喜军看不惯说了句抱不平的话,却被对方嘲讽,“想做好人了你就成立个救援队,捞人别要钱。”回去想了许久,王喜军在2012年农历正月十八成立了黄河厉风义务救援队,56名队员清一色全是渔民。

2015年,王喜军带领救援队员,在7个省救援168人,2016年,他们奔走在4个省内参与救援。“不知道为啥,就想着做好事儿积点德。”王喜军说。

来回穿梭于救援现场的他们,有的散尽家财投入救援事业,有的仍需要工作维生,但遇到救援,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目前,郑州正规救援队伍已近10个,人员从数十人到数百人不等。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义务救援中来?郑州救援力量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河南商报记者将继续探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