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山西启动“心肺复苏普及进万家精准健康工程”。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心肺复苏能力呈“三低”状态,即心脏骤停患者医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1%,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低于1%,医务工作者向居民传授心肺复苏技术的比例低于1%。
此外,另一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猝死约120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因心脏骤停,而且60%以上的发生在医院外。那么,面对亲人发病,家属到底该怎么做?5月9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罗珊说,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
活动:医护人员进社区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当患者心跳停止,颈动脉停止跳动时,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抢救患者……”5月9日,太原市起凤街社区的百余位居民来到“心肺复苏”普及活动现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赵丽君、张志梅等医护人员一边对着人体模型做示范动作,一边向居民讲解急救知识。“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晃动、扭动患者。”赵丽君强调,对于一些心梗突发、骨折或颈椎受伤的患者,如果救助时动作不恰当,很容易加重其病症。随后,医护人员们手把手教现场居民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之后还讲解了人工呼吸的方法。“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急救知识,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护人员的事,今天才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能掌握急救技能,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对患者进行急救,抢救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居民李芳感慨地说。
讲解结束后,李芳还进行了实际操作。跪在人偶前,李芳在其胸部按压两次,赵丽君在一旁提醒她,“一定要注意肩、肘、手腕要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下压胸部位置。下压的深度要在5-6厘米,速度也要快。”
在赵丽君的提醒下,李芳所有的姿势都对了,但力度有点小。连续按压30次后,李芳出汗了,“真累!但学会了急救方法,实用!”
事例:学会心肺复苏,从死神手里抢回丈夫
连续出冷汗胸闷,千万别大意
前段时间,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室收治了这样一位病人:43岁的患者在经历了一夜的胸口不适后来到医院,但因为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最终没能挽救生命。让当时值班医生难过的是,这位病人还是该院的一位医生。
该患者在病发前一天喝过酒,当天晚上就出现了胸闷、气短、出冷汗的现象。“家人包括他自己都没当一回事,患者还是自己打车来的。”罗珊记得,患者下车准备上推车时突然晕倒了,“从早晨6点到9点,我们医护人员经过3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从2003年开始到上个月,罗珊一直在急诊科工作,14年的时间里,她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患者,大多都不治而亡。
建议:家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到胸痛、胸闷等症状是心梗的表现,抓紧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猝死虽危险,但也能起死回生
彭先生最近的经历让家人想想都后怕。“准备睡觉时,想起一个事,想叫醒他却没有反应,探了探鼻息,好像也不出气……”妻子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接线员的指导下,妻子给彭先生进行了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为丈夫赢得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彭先生被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心肌梗死,但妻子的紧急抢救打通了他的闭塞血管。3天后,彭先生脱离生命危险。
“老公出这事,我才知道面对昏迷不醒的病人,不应该像电视上那样来回晃动,而是应该让病人平躺,大声呼喊,同时摸颈动脉是否跳动,如果没有反应,就应该做心肺复苏。”妻子说。
建议:当遇到身边有人出现没有脉搏、心跳时,救助者要在不离开被救者的情况下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时应开启免提功能,在急救接线员的指导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划重点:心肺复苏这样做才能起到救助作用
先判断:
“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患者昏迷后大声地呼叫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患者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时间不超过10秒;摸摸患者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不可同时用一只手触摸两侧颈动脉。”罗珊说,颈动脉在气管正中旁开两指的位置,在触摸时用食指、中指近侧摸5-10秒,如果10秒后还没摸到跳动,说明心跳已停止,要立刻进行抢救。
再按压:
“按压部位在双乳联线与胸骨交界处,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厘米。”罗珊说,按压时,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平行重叠于左手背上,手指并拢,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手指不能触及患者胸壁。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两次按压中断时间限制在10秒以内,按压和放松时间为1∶1。胸外按压30次给患者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即吹两口气。在按压时,一定要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取出口腔异物:
救助者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应打开气道。救助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同时观察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果有一定要先取出,再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不要太用力:“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盖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救助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吸气,屏住,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救助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
罗珊说,人工呼吸时,救助者吹气不能太用力,以免发生胃胀气、食物反流,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危险。
每胸外按压30次后给患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完成一回合救助,2分钟内要完成5个回合,每完成5个回合查看一次呼吸及脉搏。
观察生命体征:
在救助的同时,救助者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提醒:心梗患者在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后的“黄金4分钟”内,如果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半数患者的生命可以被挽救;在5-8分钟内得到救治,生命也许会被挽救,但有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死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学习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挽救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