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除果园港外,我市的又一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涪陵龙头港开港,我市“1+3”枢纽型港口体系又完成重要一环。
我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的四大铁公水联运枢纽港中,龙头港位于中游位置。该港不但是所在区域的物流枢纽,还承担着乌江沿线近9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物资联运功能。
如今,无论是我市的南川、武隆等区县,还是贵州等地,均可借龙头港东通江海,西连“渝新欧”,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助西南内陆实现出海梦想
不久前,乌江500吨级标船“空载入渝、荷载返黔”实船试航成功,标志着乌江在断航10余年后,全线复航。
作为西南内陆的重要水运航道,乌江航运覆盖了贵阳、遵义、毕节、黔南等广大地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乌江年运输量将达1500万吨。但要真正发挥出运力,还需要过一道坎。
乌江最大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在大宗货物直运方面力有未逮。而位于长乌两江交汇处的龙头港,则是乌江流域实现“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关键所在。
涪陵港航局局长江剑波介绍,龙头港拥5000吨级泊位20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完全能够满足乌江流域未来的转运需求。
此外,通过龙头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到港货物还可直接与渝怀铁路,以及拟建的广涪铁路、沿江铁路等“零距离”接轨,并通过对外通道与高速公路、地方公路相连,能够便捷地实现铁公水无缝衔接、多式联运。
例如,贵州内陆地区的货物,可通过川黔铁路经南川三江站中转南涪铁路,再进入龙头港,其货运量预计每年达500万吨。
货源充足让龙头港“吃饱”
涪陵是国家规划的成渝城市群四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具有依托两江、承接东西、联动干支的交通地位。而随着龙头港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其也将成为渝、川、陕、黔交通联系上薄弱环节的重要补充。
“龙头港的体量和建设水平,能够满足一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的条件,但这还不够。”市场观察人士曲云超认为,一个物流枢纽能力的发挥,除了要看其区位和软硬件条件,还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实力、产业辐射能力直接相关。
在龙头港南侧,临港物流园与涪陵新城区隔江相望。临港物流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48家,包括世界500强所属或控股企业3家,中国500强下属企业3家。涪陵区政府一位人士介绍,目前仅涪陵新区和龙头港临港物流园,在钢材、水泥、金属、油料、整车、烟酒、煤炭等方面的货运量就已超过2200万吨。未来涪陵白涛特色化工基地、清溪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等园区,也将为龙头港提供货源基本保证。
预计2021年,涪陵区货运量将突破1亿吨。到时龙头港必须全力运转,才能满足这些货运需求。
大型企业货运有了最佳方案
按照规划,龙头港将通过横贯港区的渝怀铁路,接入“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延伸进入西北、中亚及欧洲地区,快速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依托南涪铁路、万南铁路、渝黔铁路及拟建的涪陵至柳州铁路,龙头港货物可顺畅进入广西北海等地,走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样一条链接“一带一路”的便捷通道,让许多人心动不已。
“龙头港可以为西南内陆地区的工业运输解决大问题!”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表示,贵州有开阳磷矿、瓮福磷矿等两座全国首屈一指的特大磷矿,每年出产上千万吨,其中五分之一要出口。过去,都是采用公路或铁路转运,由于运输量太大,成本也较高。而如今,可通过乌江或铁路先运至龙头港,再运往长江中下游,这是最佳的方案。
韩剑波认为,龙头港的铁公水转换模式,在未来的综合物流服务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例如遵义钢绳产业较为发达,但这类产品体积大、无法拆解,陆运不仅成本高,还容易造成产品损坏。而现在可在龙头港就近上船,这将提升企业的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涪陵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龙头港还将帮助涪陵本地的化工化纤、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运输,并有助于扩大企业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