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合肥今秋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报名工作月底启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人民网合肥5月17日电(汪瑞华)5月17日,合肥市教育局召开2018年中小学招生媒体通气会。人民网安徽频道从会上获悉,2018年合肥市

人民网合肥5月17日电(汪瑞华)5月17日,合肥市教育局召开2018年中小学招生媒体通气会。人民网安徽频道从会上获悉,2018年合肥市中考报名人数为68465人。其中市区30293人,比2017年增加1805人。目前市区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均已顺利完成。

入学报名工作将于本月底启动

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简化报名流程,合肥市教育局会同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研究开发“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报名系统”,系统将于月底启用,6月2日起小学入学报名登记正式开始,6月4日起初中入学报名登记正式开始。

系统登录方式包括PC端和APP端,其中,PC端从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网站(http://hf.ahzwfw.gov.cn/)、合肥市教育局网站(http://hfjy.hefei.gov.cn/)和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网站(http://www.hfjyyun.net.cn/App.ResourceCloud/)进入;APP端从“合肥通-社会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小学初中报名”进入。

入学年龄采取浮动政策可适当放宽

原则上小学入学儿童年龄为截至当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在学校有学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但必须是截至当年12月31日前满6周岁。

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升入初中。确因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当年度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随迁子女入学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

随迁子女入学实行所在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两为主”招生入学政策。要求各县(市)区要积极稳妥地做好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符合政策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另外,城区随迁子女入学须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报名登记,在接到审核材料通知时,需提供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合肥市的居住证(居住证截至2018年8月31日满1年)、经商办企业的营业执照或备案的劳动合同等材料。县(市)随迁子女入学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证所在县(市)指定地点报名,报名材料有父母(双方或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合肥市的居住证(居住证截至2018年8月31日满1年)、经商办企业的营业执照或备案的劳动合同等。

住房承租人子女入学符合条件可就近入学

据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凡是具有合肥市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合肥市无住房,以单独租赁的成套房屋作为唯一住房并登记备案。由租住地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入学;若符合“房户一致”条件的,由租住地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相对就近入学。

非合肥市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无住房,取得合肥市居住证满1年,可凭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由居住证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入学。另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连续租住同一成套房屋并登记备案满3年的,且连续缴纳合肥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法定税费满3年的,在区域教育资源许可的条件下,由租住地所在区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相对就近入学。

校园篮球定点学校实行专业招生

2016年合肥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校园篮球试点推进城市,根据试点要求,2018年起合肥市比照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政策,即中考成绩须达到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的80%的考生,按照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依据考生专业考核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首批篮球定点招生学校为合肥一中、三中、七中、十中四所学校,共招收31人。

另外,为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2018年在合肥九中试行小班化教学改革,每班36人。

(责编:马玲玲、鲁先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