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群众获得感如何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群众获得感如何提升?铜鼓县三都镇理溪村贫困户郭显亭(右)正在给罗汉果剪枝。去年,郭显亭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试

原标题:群众获得感如何提升?

铜鼓县三都镇理溪村贫困户郭显亭(右)正在给罗汉果剪枝。去年,郭显亭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试种的5亩罗汉果喜获丰收,纯收入超过2万元。记者 骆 辉摄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王家源村扶贫移民搬迁安置房整齐划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记者 杨 静摄

健康扶贫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图为贫困人员在共青城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结算窗口报销医疗费用。通讯员 胡 亮摄

精准扶贫效果如何,关键看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满意不满意。

在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中,我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提高群众获得感作为最高追求,以撸起袖子、俯下身子的实干,以“钉钉子”的狠劲和“绣花”的匠心,切实履行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住房安全,两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这一项项关系民生的脱贫攻坚举措,决定着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何用心用脑抓好抓实并获得群众认可?7月上旬,记者到部分县区进行采访。

思路决定出路——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政治任务和为民情怀结合起来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试金石”。

“2017年财政总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九江市和省直管县第一方阵”,虽然有着漂亮的经济发展数据,共青城市还是被列入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约谈之列。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共青城市顺利实现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004名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全市还有未脱贫行政村1个、未脱贫人口254户608人,贫困发生率为0.68%。督察和第三方评估发现,共青城市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针对省脱贫攻坚第五督察组反馈的问题,共青城市迅速反思查摆,在全市脱贫攻坚专题会议以及市四套班子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检讨。

“坚决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群众对整改不满意不放过”“做到政策落实全面覆盖,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九江市政协副主席、共青城市委书记王丰鹏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深刻反思,自我加压,共青城市在督察组反馈的23个问题的基础上,额外自查7个方面的问题;对照问题,制定整改清单,一条条整改,一项项销号;调整人员分工,启动问责程序……过硬的措施,真金白银的投入,一场“群众出题,政府答卷,社会评价”的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展开。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要让群众满意,就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这项政治任务和为民情怀结合起来。”铜鼓县委书记罗光荣深有感触地说。他认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当从群众需求出发,注重顶层设计,把脱贫攻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盘子”统筹考虑。为此,铜鼓县提出“四个全域”为重点的发展思路,通过全域旅游、全域有机农业、全域生态工业、全域秀美城乡,从县级层面进行产业顶层设计,既有助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又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切实增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获得感。

永丰县则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蔬菜种植传统和优势,采取“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之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永丰县八江乡江浍村贫困户以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带动了1700余名贫困群众务工,人均增收2000余元;吸引了1056户贫困户投入1478万元参与产业发展。

坚持为民情怀,用心用脑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政府干部成为贫困户的“高级顾问”和“免费参谋”。铜鼓县三都镇理溪村43岁的贫困户郭显亭,之前一直被一顶“贫困帽”压得抬不起头。村支书陈艳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郭显亭从2017年开始种植罗汉果。缺资金,政府帮助申请贴息贷款;缺技术,政府聘请专家现场指导;没市场,政府联系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郭显亭试种的5亩罗汉果喜获丰收,纯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亩,并带动6户贫困户加入到罗汉果的种植队伍中。

落户共青城市泽泉乡的金牛农业生态园吸纳周边47户农户,其中5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了合作社,今年仅杨梅一项就收入70余万元。合作社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苦于鲜杨梅销售市场有限。泽泉乡想企业所想,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走出去。乡党委书记于超明和企业负责人李良武反复研究,一起到外省找项目,终于和河北干红葡萄酒生产企业达成果酒加工合作意向。

兜住民生底线——

织密保障网,扩大保障面,让贫困群众生活无忧

从铜鼓县城往西,汽车在柏油路、水泥路、砂石路上时而疾驰、时而“龟速”、时而因山体滑坡绕道。在颠簸一个多小时后,记者一行抵达距离县城仅33公里的高桥乡。继续翻山越岭10公里,坐上摩托车接着前行,在狭窄且长满茅草的泥巴路上颠簸5公里后,记者终于来到高桥乡梁塅村小英坑组。贫困户郑楷申指着一栋老房子说,这就是他的“老家”。这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土坯房,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最近的邻居也在两公里外,没有手机信号,一遇恶劣天气就断电,郑楷申一家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搬出大山,才能解决年迈父母的就医和子女的入学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郑楷申看到了希望。去年,他成功申请到了位于高桥乡万寿路的梦想家园小区易地扶贫搬迁指标。120平方米的房子,在政府资助10万元后,郑楷申自己只出了1万元。郑楷申今年6月刚搬的新家,门口“搬出大山天地宽,脱贫致富前途望”的对联格外醒目。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以来,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由抓好项目建设问题向更加注重后续帮扶倾斜。如今,搬出大山的郑楷申在镇里务工,妻子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家庭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搬迁目标,在郑楷申身上得到体现。

只有生活无忧,群众才有获得感。对贫困户如何扶到点上,帮到根上?我省各地主攻保障扶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标准,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再提升、教育扶贫再对接、住房安全再落实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户吃、穿、住、学、医难题。

7月6日,在共青城市行政服务中心,记者见到前来协助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用的扶贫干部小曾。他介绍,此次报销的是赵维美、殷桂英夫妻的住院费用,其中赵维美住院总费用16692.79元,报销、救助、医院减免15802.01元,自费890.78元;殷桂英住院总费用3726.58元,报销、救助、医院减免3726.58元,自费0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针对这一重点难点问题,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以来,我省健康扶贫由“四道防线”向“扩面托底”提升,在全面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的基础上,扩大“救治面”,将国家明确专项救治的9种大病扩大到15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专项救治;兜住“托底线”,对经“四道保障线”报销补偿后负担自付费用困难的特殊困难群体,建立爱心救助兜底机制,由政府全额资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参保,统筹解决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

铜鼓县实行财政兜底,对1万多户贫困户按每人每年500元的保额标准,落实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标准居全省前列。共青城市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贫困户在多条保障线的保障下,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

扶贫先扶志,教育拔穷根。脱贫攻坚“夏季整改”行动以来,我省强化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原则,实行学生资助工作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全面落实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家家有希望”。

“2016年起,儿子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每学期1500元;2017年,女儿考上大学享受一次性奖励1万元。”井冈山经开区高新街道梨塘村贫困户许芳逢人就夸国家政策好,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为她解决了孩子的入学之忧。

易地扶贫搬迁、健康保障、教育扶贫……这些具有普惠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不仅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受益,而且惠及广大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实现了小康路上携手共同发展。

脱贫与生态并重——

环境美,百姓富,群众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

脱贫的目标是什么?不只是增收,更要创造生态优美、物质丰富的美好生活。

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地处修河上游。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村,据考证就位于浒村。然而,三年前的浒村,不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却有着“远看一幅画,近看脏乱差”的尴尬。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如何完成?铜鼓县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发挥浒村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及征询专家建议后,铜鼓县制定浒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年至今,整合各类资金超过3000万元用于浒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柏油路通了,农家乐建起来了,景区火起来了。仅今年7月2日、3日这个周末,就来了1000多名游客,给村民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对于仅178户728人,人均仅有1亩多田的这个小村庄来说,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环境美了,生活好了,群众获得感一天天提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加大贫困村整体提升力度,优先安排贫困村自然村组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以乡村整体环境的改善,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共青城市甘露镇双塘村铺司村,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分类垃圾桶。作为新农村示范点,村里打造“鄱湖新农村”,对清洁工程建立了管理机制,专人负责日常保洁。村民由衷地说:“生活在这里,我们非常幸福!”

上饶市信州区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秀美乡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着力打造精品乡村旅游景点,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同频共振。

生态资源为脱贫提供机会,生态产业则为脱贫提供支撑。共青城市金湖乡探索“党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打造百里观光油菜花区、百亩荷花园区、百亩水产立体化养殖区、千亩再生稻种植区,构建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让“农村美,农民富”。

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楠木村由于位置偏远、资源匮乏,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初,该村建成集休闲旅游体验观赏为一体的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全力打造集循环农业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主题公园。色彩斑斓的花海、极具特色的墙体绘画、闲适宁静的田园风光,绘成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旺了人气、带来了财气。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相信,脱贫攻坚的路上,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完全能够实现生态与脱贫的互促双赢,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专家点评★

王玉帅(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群众满意”这把标尺,镌刻着百姓对政府的评价、对未来的希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丝毫马虎不得。

如何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一要强化产业支撑,让群众有事做,能致富。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引入推广“嵌入式”“搭载式”“菜单式”等产业脱贫新模式,将贫困户置身于产业链中,实现利益捆绑,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扶贫带动能力,形成一批规模大、体系完整、辐射带动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双赢。

二要兜住保障底线,让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目标,必须织牢、织密、织细民生保障网,灵活运用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兼顾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共同发展,在易地扶贫搬迁、健康保障、教育扶贫等具有普惠性的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中做到同步实施、同向发力。

三要改善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加大贫困村特别是当年预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水、电、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政策落实,惠及全体村民;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家园。

★群众感言★

叶学炳(铜鼓县高桥乡贫困退出户):我在外务工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双手高位截肢。在政府和残联“微创业”项目帮扶下,凭自己的努力和拼搏,通过养殖黑山羊、种植菊花、养鱼等,实现了丰衣足食,去年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失去双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一个人要积极乐观向上,不能等、靠、要,双手干不了的,可以想办法通过其他形式去办,天无绝人之路,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

周领峰(共青城市鑫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脱贫的难度更大。作为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我们有义务参与扶贫工作,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实现脱贫。2014年我回乡创业,现在,公司建立了扶贫车间,吸纳了13名建档立卡的残疾贫困人口就业;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我们还采取送原材料上门的方式,让残疾人在家中完成加工。只要有劳动能力,我们都欢迎来公司上班。

★基层声音★

发挥乡贤作用带动脱贫

冯雪峰(共青城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乡贤作为乡村或区域的代表性群体,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凝聚乡贤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可成为政府之外的得力帮手。要建立乡贤回归服务平台,鼓励乡贤回乡回村投资创业;要积极培育乡贤文化,积极发挥乡贤的引领带动作用,让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民风转变。

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陈艳秋(铜鼓县三都镇理溪村支书):在脱贫攻坚中,各村基本上都发展了特色种养产业,比如理溪村的铁皮石斛,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产品存在滞销难题。希望政府在特色农产品销售上进行全方位帮扶,一是统一品牌,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形成品牌效应;二是抓好质量把控,协助开展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等质量认证;三是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实现电商进村,直接服务销售;四是统一建设仓储基地,解决生鲜农产品的存储难题。

★记者建言★

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胡萍(江西日报记者):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目标任务,需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政府要着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统筹整合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切实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政策;就业扶贫要大力打造就近就地就业平台,用好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抓好就业扶贫实现长远脱贫

骆辉(江西日报记者):让贫困群众真正走出贫穷,让扶贫工作能够持久有效,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不失为好办法。实现“确保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的目标,一要促进资本下乡,引导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创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要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给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三要加大贫困群众就业能力培训力度,努力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胡 萍 骆 辉)

(责编:罗娜、毛思远)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