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物局首次“试水”公益性社会收藏鉴赏活动,当日鉴定200多件民间藏品,近八成为仿品。文物专家提醒——
民间收藏,莫让乱花迷人眼
文物专家在公益社会收藏鉴赏咨询活动现场品鉴民间藏品。肖 煜摄
□记者 肖 煜
5月13日,在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筹备委员会承办的公益社会收藏鉴赏咨询活动现场,民众参与热情高涨。本次活动是陶瓷类专场,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收藏爱好者带来200多件藏品,争相让专家“掌眼”。然而经过专家鉴定,这些藏品中有收藏价值的精品数量不多,且近八成为仿品。
俗话说“盛世收藏”,可面对乱花迷眼的收藏市场,收藏爱好者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政府部门如何规范引导民间收藏?就此,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内业界相关人士。
现状堪忧 乱花迷眼导致藏品两极分化
5月13日,收藏鉴赏咨询活动当天,收藏爱好者们早早领取号牌排队等候,他们带来的藏品多种多样,报纸包着的瓷碗瓷盏,毛毯裹着的瓷瓶,行李箱带来的大件瓷盘……
“我今天带来的是一只明代酒坛。”石家庄市民赵高旗怀中抱着一只高约60厘米的黑釉酒坛,造型精美,釉色温润。“这只酒坛不晚于明代,且如此大的器形保存至今仍很完整,十分难得。”文物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只酒坛很有收藏价值。
专程从衡水赶来的王先生小心翼翼地从行李箱中拿出四件瓷器,尽管这几件瓷器具有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颜色不一的窑变特征,但还是被专家认定为仿钧窑的藏品。
乘兴而来、失望而归的不止王先生,现场不少藏品经专家鉴定都是仿品。对此,从事陶瓷研究多年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陶瓷组)、河北博物院研究馆员穆青说:“当前,我省民间收藏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批实力强、眼力好的藏家,他们的藏品珍品率高,艺术水准和收藏价值较高;但也有一批收藏爱好者只看重藏品的市场价值,忽略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在收藏过程中往往会出问题,这些收藏爱好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穆青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百姓收藏还没有完整的理论引导,知识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很多收藏爱好者缺乏对文物政策法规的了解。因此,为了预防乱花迷眼,让收藏爱好者练就一双慧眼,有关部门对收藏爱好者进行收藏知识的普及和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摆正心态 从收藏“宝贝”到收藏文化
“做收藏不能仅追求经济价值,收藏的本质是对历史与艺术文化的传承。只有认清了这个问题,才能做好收藏,才能将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人。”河北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陈联众认为,只有善于学习和获取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多了解多思考,收藏爱好者才能对收藏形成客观正确认识,从而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然而,初涉收藏的人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分辨不清哪些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收藏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对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会民给出建议。首先,每个领域都有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民众应坚持多学习、少购买的原则,不要盲目跟风、追求高经济回报,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了解艺术品市场的规律,做好知识积淀。其次,收藏最好专一,从一个单一门类入手,这样安全性比较高,通过不断积累学习,自己也容易判断真伪。最后,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一种艺术修养,收藏必须摆正心态,把收藏“宝贝”变为收藏文化,才能更好地体味到收藏的乐趣。如今,随着民众的文化意识不断觉醒,更加重视收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不是商业投资价值,这才是收藏市场健康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核心所在。
依法有序 扎紧收藏市场的法律“篱笆”
河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民间收藏传统由来已久。如今,河北民间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收藏活动和收藏队伍都存在一定无序发展的问题。
此次省文物局首次“试水”为民间收藏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对参与鉴赏的民间收藏品作出了严格规范:鉴定前,每件藏品都要签署承诺书,来源不合法的文物一律不予鉴定。
“这是我省首次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开展的公益性社会收藏鉴赏咨询活动,今后此类活动还将继续开展,积极引导和服务我省民间收藏活动依法合规有序发展。”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介绍,此次活动联合了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筹备委员会,尝试借助社会力量,向大众普及收藏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促进我省民间收藏健康发展。“加强收藏市场规范管理,必须扎紧法律的‘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