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理念 筑就坚强堡垒
——看安平县台城村党总支如何继承和弘扬“两个第一”精神(下)
□记者 张清华
“去年,我依托村里的丝网产业创办了贸易公司,如今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日前,记者在安平县台城村见到25岁的小伙儿杨桐时,他正忙着通过网络联系业务。“年轻人就是要有敢想敢干的劲头,才能将‘两个第一’精神发扬光大。”
近年来,台城村党总支强化服务群众的理念,以党建促发展,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党总支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80%以上的农户经营丝网,在全国各地开办丝网门店多达65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0多元,全面小康路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员带头引领,掘金丝网产业
以前,台城村是有名的穷村,家家户户靠地里刨食。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外面砖头里面土坯。
“村里的小伙子到了结婚年龄娶不上媳妇,村民干活提不起精神,整天为穷日子发愁。”台城村93岁的老党员白秀君说,党员干部们将这一切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
2008年,台城村党总支结合安平县蓬勃发展的丝网产业,成立了丝网协会党支部,党员干部到家家户户做工作,为他们讲解其他村发家致富的经验,带领村民到丝网产业发展早的村子学习,想办法为村民解决资金问题,帮助村民购置织网机。
丝网协会党支部书记弓广茂,掌握一手娴熟的丝网制作技术。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他都热心上门指导,传授技术。
“只要机器有点毛病,弓广茂或者丝网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就会过来帮助我解决问题。”村民杨彦杰就是在丝网协会党支部的帮助下走上致富道路的。“种地收入低,在党组织帮助下,20多年前我就开始从事丝网生产,现在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攀谈间,杨彦杰的儿子杨桐走了过来。他告诉记者,在努力创业的同时,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经向台城村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也希望能成为一名带领大家致富的共产党员。”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台城村的丝网产业蓬勃发展,在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台城村党总支书记杨建辉表示,在大力发展丝网产业的同时,他们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规模化经营等工作。
杨建辉介绍,他们还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党支部,由有一定特长的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挖掘特色资源,绘就美丽乡村
走进台城村,记者看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青砖房、翠绿挺拔的龙爪槐、生动形象的文化墙,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画。
日子好了,腰包鼓了,台城村党总支又把精力放在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上。“我们聘请专家对旧村进行规划,先后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其中包括仲韬街硬化、中心街拓宽和沿街民房改造。”杨建辉告诉记者,听说村里要硬化道路,村民们积极出义务工,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3年,台城村被安平县作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进行重点打造。2015年,台城村又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近年来,村里先后硬化和拓宽道路6240米,粉刷墙面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1盏,更新供水管道1.5万米,新修排污管道1700米,改厕480户,种植各类景观树木8000多棵。同时,改生活垃圾随手乱扔为集中收集拉运,一个村容整洁、设施齐全、绿色舒适的新台城村初步呈现。
生活环境好了,精神生活也要丰富起来。2013年,台城村出资修建了文化广场,并购置了服装、乐器等,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娱乐活动。
“我们组织了舞蹈队、锣鼓队、戏班子,村民参与热情非常高。”杨建辉对记者说,除了刮风下雨,每天晚上村民们都到广场上跳舞、唱戏。
台城村还创办了图书阅览室,目前图书总量达到3000余册。杨建辉说,许多村民在工作、农忙之余,到图书阅览室看书充电。
今年初,村里组织起健身队,每天清晨组织爱好锻炼的村民健步走。一方面可以增强村民的体质,另一方面在聊天过程中沟通感情、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村民关系。
“我们将利用村里独有的历史资源和良好的村居环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面对未来,杨建辉信心满满,“我们将修建星火广场、仲韬故居、老电影老唱片展览馆等设施,推广农家乐旅游,逐步把台城村打造成集革命传统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