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修建用“邓家刀”传统工艺制作菜刀。通讯员 瞿波 摄
工匠名片
邓修建,1963年生,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一级锻造工。
推荐理由
他主导的“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成功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研发的“锻打不锈钢刀磨削工艺”,将传统锻打制刀工艺与机械化不锈钢刀具生产方式相结合,让传统工艺更迎合市场需求,从而得以传承和发扬。
曾获荣誉
2010年12月,被命名为“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9月,“邓家刀”字号被认定为“重庆老字号”。
2013年12月,其工作室被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认定为“邓修建首席技师工作室”。
乍见他左手执发,右手扬刀;大喝一声,反手一劈……
瞬间,发丝断落,随风飘散。
刀客淡然一笑,掷刀不语。
吹毛断发者,不是宝刀,却是菜刀。
此刀名唤“邓家刀”。普通菜刀刀身见方,而“邓家刀”刀身呈梭型,刀背更重、刀口更轻,更符力学原理。其制作考究,最早可追溯到1100多年前当地民团武器所用之工艺。
刀客姓邓,名修建。其名讳,凡大足龙水一带,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冷兵器时代,刀是武器,亦身份之象征,制刀匠人享有尊崇。工业化社会,刀剑光环褪去,刀匠淡出江湖。能制一柄“绝世好刀”者,仿佛仅存于武侠小说中。然,老邓不仅将祖传工艺炼得“炉火纯青”,还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让刀焕发新生。
一把好刀,须锋利又易磨,然两者却难以得兼。钢越硬刀越利,但刀越硬也越难磨。古人用巧:两块生铁,夹一份精钢,反复锻打。于是,有了外软内刚、锋利易磨的好刀。
原理简单,知易行难。一把“邓家刀”,须经历锻钢、捶打、热处理等千锤百炼。
热处理时,高温1300℃,不能多不能少。多则断刀,少则起皮,炼刀者以色控温;锻打锤炼,须两人各持一轻一重两把铁锤,击打相同位置,轻重、力度要恰到好处;宝刀初成,还需细细端详,刀面、刀口、刀背,每一条线校直,稍有差池,前功尽弃……
如此繁复之工艺,有天赋者,三年方能上手。然精通者寡矣。
邓家世代事刀。
舞勺之年,邓修建便“开炉”,以剃须刀练手;岁及弱冠,便承“邓家刀”衣钵。
是时,龙水刀声名在外,刀匠众多;江湖纷争,各自为阵。进入新世纪,机械化普及,冲压不锈钢刀成主流,传统锻打工艺式微,江湖梦远。
一工匠须臾不停,一天可制4柄“老刀”;倘用机械,不仅产出占优,且制出之“新刀”,锃亮不锈,更合潮流。
呜呼!“老刀”绝迹?
面壁思破壁。2007年,得政府支持,老邓自立门户,成立制刀作坊:一边,将锻打灶具、风箱、铁墩、淬火设备保留妥当,保全祖宗技艺;一边,取经广深,创新求存,将传统工艺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
然不锈钢有“难炼”、极易风冷之特性,若非快速锻打,便宣告制作失败。老邓决心“开宗立派”,成立锻打技术研发中心,聘专家工匠助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锻打专家涂铭旌,重庆大学材料专家丁培道、李远睿等,皆不辞辛劳,传经送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潜心技艺改良,邓修建团队独创《锻打不锈钢刀磨削工艺》《锻打刀自动抛光工艺》《锻打不锈钢刀沙带水磨工艺》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获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今观“邓家刀”,既有老刀之锋利易磨,又具不锈、高颜值之特性。老邓携刀再战,杀出一片天地——
今日之作坊,产量大增,销达四海;创立之初,仅10余人,现已增至160余人,为当地最好之民企。
老骥伏枥,志存高远。2013年,老邓携刀,成立电商平台,再闯互联网江湖。苦心经营3年,颇有起色。电商平台之营业额,竟相当六七门店之总和……
有刀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
虽江湖不再是那个江湖,但江湖上那把刀,还是“邓家刀”。
本报记者 彭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