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滇池出现蓝藻中度富集 水温偏高是主因 五大措施及早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水温偏高是主因 五大措施及早防工作人员正在打捞蓝藻。记者周密摄美编王丽娜/制图昨日,昆明市邀请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
原标题:水温偏高是主因 五大措施及早防

工作人员正在打捞蓝藻。记者周密摄

美编王丽娜/制图

昨日,昆明市邀请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的多名专家召开了滇池蓝藻水华防控专家研讨会,对今年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工作展开专题研究。据悉,去年入冬至今年2月,昆明地区持续的暖冬气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滇池水温较上一年度同期偏高,而较高的水温给蓝藻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并在春季快速生长,使得滇池已零星出现蓝藻中度富集,今年滇池蓝藻水华防控形势将不容乐观。对此,我市将采取五大防治措施抑制滇池外海蓝藻水华。

水质

1—5月滇池全湖

水质保持V类

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今年滇池水质情况及水质变化分析情况。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到“十二五”末滇池外海湖体的总体水质已企稳向好,滇池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富营养转变为中度富营养。去年,全湖水质类别由劣V类好转为V类,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此情况,滇池水污染防治已初见成效。

来自昆明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5月,滇池全湖水质类别为V类,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为60.9,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状态。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3项超IV类水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为IV类,其余项目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外海透明度平均为0.38米,水质类别为V类,综合营养指数61.6,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除了化学需氧量和总磷两项指标外,均达到I-IV类水标准。草海透明度平均为0.79米,水质类别为IV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8,营养状态达到了轻度富营养,各项指标达到I-IV类。与去年同期比较,草海水质类别由V类上升为IV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1.5%,水体透明度上升2.5%。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滇池保护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但去年,滇池湖体水温较2015年偏高1.2℃,冬季属于暖冬气候,导致2016年冬季以来滇池蓝藻数量没有明显降低,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水温平均值升高的同时,今年1-4月雨水较去年同期偏多,污染物经雨水冲刷进入入湖河道,主要入湖河道总磷总氮浓度分别有所上升,之后河水进入滇池,致入湖污染物负荷有所上升。今年1-5月,滇池蓝藻数量较往年偏高,造成滇池外海透明度下降、叶绿素升高。

现象

今年滇池偶尔出现

局部蓝藻中度富集

市滇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滇池外海湖体的水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并未改善到能够有效抑制水体中浮游藻类生长的水平。目前滇池水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滇池水依然为Ⅴ类水,每年夏秋季节蓝藻大量生长并形成水华的物质条件仍然具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蓝藻水华的防控仍将是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了解,多年来滇池外海北部水体中都一直以蓝藻为优势种,冬春季节一般以束丝藻和鱼腥藻为主,但去年入冬以来外海北部水体中均以微囊藻和鱼腥藻占优,尤其是目前滇池外海北岸一带水域中微囊藻占藻类总数的90%左右,其中,格兰特码头一带占比超过98%。而滇池东北岸一带微囊藻也占藻类总数的70%以上。目前滇池外海湖体已经具备以往发生在夏季的典型微囊藻水华的先决条件。

通过近期对滇池蓝藻的定期动态监测结果,滇池全湖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蓝藻水华,且由于近期受阴雨气象状况及低水位运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滇池水体透明度总体较好。尤其在滇池南部片区,沉水植物恢复良好,其对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已初步显现。

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当阴雨天气之后,滇池湖面相对平静,位于滇池北岸和东北岸的格兰特码头、大清河入湖口、海东湿地、捞鱼河湿地及西岸的晖湾等地近岸水域,偶尔会出现局部蓝藻中度富集,但这种状况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当天中午十一点以后,随着湖面风速逐渐加大,蓝藻水华便会逐步消失。在今年以来的大多数时段里,滇池外海湖体透明度相对较好,蓝藻仅在局部水域富集。

诱因

水温变化是诱发

滇池蓝藻繁殖的主因

相关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滇池的水环境状况和营养程度已满足了蓝藻大量生长并形成水华所需的物质条件,而且短期内滇池流域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状况难以发生较大转变,因此,滇池蓝藻生长和形成水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变化。

研究表明,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的变化是影响滇池蓝藻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冬季由于低温的影响,蓝藻会下沉到水底休眠,水体中藻类数量快速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季水体感观相对较好的主要原因。

但从气象监测情况来看,滇池流域今年1月和2月平均气温比去年同期略有偏高,进入3月以后,昆明地区连续出现多次倒春寒和阴雨天气,气温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水温监测结果表明,1-5月滇池外海水体的月均水温为16.6℃,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1℃。值得注意的是,从4月28日转晴以来,滇池水温快速增高,目前湖体表层水温已经超过22℃,最高水温已经超过24℃。水温条件已经完全满足蓝藻快速繁殖的温度需求,并已具备在局部水域发生蓝藻水华的条件。

与此同时,今年前5个月中,尽管3-4月阴雨天较多,但1、2月和4月底之后昆明天气晴朗,光照时长和强度均大幅增加,有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从地形条件看,滇池东北岸至北岸一带,分布有3个半岛及大小湖湾,受西南风向的影响,水体表层中生长的蓝藻容易在滇池北部和东北部长约40公里的近岸水域富集。而西岸的晖湾和西华湾也容易在湖流推动下,蓝藻涌入区域形成富集。因此,在滇池常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和湖流的共同作用下,一旦形成蓝藻水华集中富集,最有可能的就是滇池北部、东北部近岸水域以及西岸的晖湾等水域。

防治

将采取五大措施

防治外海蓝藻水华

通过根据多年的观测研究与对今年以来滇池流域环境条件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年滇池蓝藻水华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据了解,我市已在今年年初就已提前安排布置滇池蓝藻水华的防控工作,对今年可能发生的藻情变化进行科学预判,并加强开展滇池水质及蓝藻的监测与研究,同时积极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探讨不同阶段滇池蓝藻水华的防治对策,对滇池蓝藻水华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研判、提早布置、及时处置。据悉,我市将采取五大措施对滇池外海蓝藻水华进行防治。

措施一:加大对东岸南岸的治污力度。随着滇池东岸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加,以及滇池南岸花卉、蔬菜种植规模的逐渐增大,目前滇池东岸及南岸的水环境和蓝藻水华防控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措施二:汛期前持续保持滇池低水位运行。近期调查结果初步表明,自年初实施滇池低水位运行机制以后,与往年相比,目前滇池南岸及东岸的近岸浅水区域中沉水植物重建与恢复情况已初步有所好转,通过沉水植物生长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该水域内水体透明度相对较高,低水位运行效果初步显现。

措施三:加强蓝藻水华预警和监测。各相关部门将加强联动开展滇池蓝藻水华预警和监测,构建滇池蓝藻水华监控的立体网络,并做好信息沟通工作,提前研判和发现蓝藻水华情况,并及时上报,以便尽早开展处置工作。

措施四:尽早运行相关防控措施。滇池外海北岸水体置换通道及尾水外排通道的运行对降低滇池外海北部的蓝藻总生物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目前该工程的水收集系统改扩建工作已完工。随着滇池气温和水温持续升高,该工程将全面投入运行,同时,将积极做好蓝藻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措施五: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议。针对滇池蓝藻水华发生及分布不均的特点,将定期邀请省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召开咨询会,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通过对水环境、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分析,共同商讨不同阶段滇池蓝藻水华的处置对策。

此外,记者从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悉,今年滇池重点区域蓝藻打捞处置已经于4月21日启动,5月8日藻水分离站已投入运行,蓝藻打捞处置全面启动。截至5月21日,共处理、置换富藻水累计6522.27万立方米。其中,龙门藻水分离站共处理富藻水11.53万立方米,外运藻泥29.1吨。7套移动式蓝藻打捞处理船分布在宝丰湾、斗南湿地、草海等水域,共处理富藻水2.11万立方米。与此同时,蓝藻收集井和水体置换通道全年运行,截至5月21日分别置换富藻水2433.93万立方米和4074.7万立方米。

专家解析

清洁自然水体

也会形成蓝藻水华

专题研究会上,与会专家们表示,比较清洁的自然水体中也会产生蓝藻且发生蓝藻水华,这是正常的自然规律。针对滇池今年较为严峻的蓝藻防控形式,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少可行性的建议。

滇池每过几年发生一次蓝藻水华很正常

蓝藻的繁殖方式是细胞直接分裂,生命力十分顽强,且蓝藻是多磷酸体,可以吸收大量存储在水体中的磷元素以作为营养储备不断繁殖,因此这一物种是无法消除的。比较清洁的自然水体中也会产生蓝藻且发生蓝藻水华,如水质徘徊于Ⅱ\Ⅲ类水之间的洱海也曾于1997年、2003年和2013年出现了大规模蓝藻水华现象。而对于滇池这样一个富营养型的湖泊来说,今后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发生蓝藻水华现象都是无法避免的,并且每过几年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蓝藻水华都属于正常现象。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刘永定

低水位运行能抑制蓝藻生长

近年来,随着滇池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滇池蓝藻水华富集程度有所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但由于今年滇池水温比往年高出1度多,加上其他影响因素,蓝藻水华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滇池适当的低水位运行,有利于湖泊沉水植被的恢复,对蓝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研究人员的观察,滇池南岸水域在低水位运行的情况下,沉水植物明显生长良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蓝藻的生长。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肖邦定

加强蓝藻收集处置和打捞力度

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改善湖泊营养状态,进而抑制蓝藻的生长。在低水位运行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滇池沉水植物及蓝藻的变化情况,形成一定的科研数据,为蓝藻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此外,还应加强动态移动打捞船对蓝藻的收集处置和打捞力度,并加强滇池流域蓝藻的监控力度,一旦发现蓝藻富集,及时清理打捞。同时,还应通过进一步加强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工作,减少滇池营养源的输入,削减蓝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工杨逢乐

坚持对城市下水管网的清淤工作

滇池水体仍具备蓝藻水华富集的营养状态,蓝藻水华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存在,对滇池蓝藻的清除打捞工作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每年雨季到来,一场暴雨过后,昆明城市的下水管网内大量的污染物被冲刷至滇池,增加滇池污染负荷的同时,也提供了蓝藻水华富集的营养条件。因此,要加强昆明城市下水管网的清淤工作,进一步削减滇池污染负荷,减轻滇池富营养程度,抑制滇池蓝藻生长。

——云南大学教授和树庄

记者孙潇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