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执行难,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执行难,老大难,全省法院如何破解,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对这项工作开展首次专项评议,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宣布了测评结果。
“开展工作评议是人大常委会履行宪法及相关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主任边黎明介绍,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着眼推进法治河北建设,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推动法院执行工作的有效举措。
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实效
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当年6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主持省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省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汇报。会后,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省法院工作意见,使河北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攻克执行难的良好格局。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安排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评议和满意度测评。
专项评议,省人大常委会曾作出尝试。记者了解到,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委员对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推进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次探索和尝试,为这次开展评议提供了借鉴。”省人大内司委司法处处长杨志强介绍,对法院执行工作开展评议,进行满意度测评,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解决执行难的工作部署,依法对法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为做好本次评议和测评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在河北人大网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并将意见建议作为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的参考。
今年4月至5月,省人大内司委开展专题调研,分赴石家庄、邯郸、唐山、秦皇岛的县(区),与基层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行当事人等座谈,从多个层面全面了解当前执行工作的情况,并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提交了《关于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的报告》,作为评议和测评时的参阅材料。
“2016年,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全省法院新收执行案件23.81万件,执结22.34万件,同比增加近10万件,执行结案率84.0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执行标的到位金额555.69亿元。”
5月23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听取了省法院常务副院长杨泰安所作的报告。5月24日下午,根据会议安排,全体委员利用半天时间进行了分组讨论。
“对法院执行工作开展评议和满意度测评,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次创新,充分体现了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的职责和使命,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委员们表示,这对于改进法院执行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建设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测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包括执行结案、执行改革、执行管理、执行环境、执行信访、执行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内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
5月26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闭幕会,公布了满意度测评结果:总体满意率为98.64%。其中,满意率76.53%,基本满意率22.11%,不满意率1.36%。
这个结果不仅包含着委员们的充分肯定,更有对法院解决问题和不足的期盼。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范照兵所说,法院系统在解决执行难上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要通过这次满意度测评推动促进自身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执行工作水平。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进和推动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悉,这次满意度测评结果将作为常委会评议意见组成部分转省法院进行整改,并在9月下旬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整改情况。
“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省法院执行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5月24日,委员们在分组讨论时纷纷表示,全省法院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全面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切实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些亮点,委员们不约而同地点赞。
率先发言的刘忠昌委员说,省委领导高度重视法院执行工作,全省各级法院全力以赴,从司法改革到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破解执行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唐山市中级法院探索建立“上统下分,裁执分离,人财物案统一管理”的执行体制新模式,“唐山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执行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之一。
李宗民委员对法院执行工作的六个方面都给出了“满意”。他说,这样的成绩值得肯定。全省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开展了“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开展集中执行239次,并向社会公布失信黑名单2.39万人次,迫使2324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为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院判决生效之后得不到落实,就是一张“法律白条”。“这将严重影响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侯凤梅介绍,各级法院出真招实招,推动了执行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近期,曲阳县法院依法对174名失信人员进行信用惩戒,在闹市区LED显示屏上公开一批被执行人员名单。“在河北省各地法院,还有不少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广。”侯凤梅认为。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志毅坦言,早在1996年,河北就出台了执行条例。且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全省案件执结率逐年上升,对拒不执行的惩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理拒执犯罪案件327件,有力震慑了执行“老赖”。
“报告中,数据最有说服力,通过这些数据和案例,感觉确实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孟卫东说,仅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省法院组织三级法院共同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共集中办结各类涉民生案件2000件,执行到位金额6308.81万元,其中涉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630件,为138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103.32万元。
解决执行难问题,需要全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强力攻坚
破解执行难,是法院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和热切期盼。委员们认为,要通过人大监督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强力攻坚,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
杨泰安在报告中提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执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兰翠说,执行难问题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观上有法院执行不力、个别法官能力素质差的问题,客观上也存在社会诚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有些人守法意识不强、拒不配合等因素。
“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评议不仅要客观,还要留有空间,理解支持。”省人大内司委委员柳建志认为,单靠法院一家来解决执行难,很不现实。执行过程中,应逐步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打通影响执行难的“肠梗阻”。
委员们建议,应加快建立覆盖被执行人全部银行存款、银行卡消费记录、证券、土地、房产等多方面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一网打尽”。同时,加快失信惩戒体系建设,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体系。
执行工作好不好,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才是最重要的。
“执结率达到84.05%,仍有近16%的执行案件没有执结,这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多年从事律师工作,侯凤梅对执行难问题深有感触。她认为,各级法院应该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让“老赖”无处可藏、无路可走,进一步提高执结率。对于确实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要及时有效开展司法救助。
省人大内司委委员赵新元则更关注法官队伍建设。“一些法院执行案件执结率很高,但实际上一些案件只是在程序上完成结案,执行标的并没有到位,执行效果不好,群众并不满意。”他认为,一方面要完善执行工作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各级法院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陈新华委员十分关注基层法院的执行工作。“应更加关注基层法院的工作,虽然案件数量少,但影响不容忽视。”他建议,针对基层个别执行人员不作为,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导致群众信访问题,应该严惩,决不姑息。
“执行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办案人员少,执行部门干警非常辛苦。”张增良委员建议,从体制、机制、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办案力量。(记者薛惠娟 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