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中药材育苗基地里除草。
“路修通后,我们村民小组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意识大大增强,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5月,烈日当头,正带领村民在药材基地里除草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美光村马边海村民小组组长蜂继荣说,“你看,村里的妇女带着孩子在地里拔草,曾经的庄稼人如今变身为公司员工了,他们除了拿到土地租金外,还有劳动工资,每年能增加上万元收入。”
马边海村民小组曾经是美光村的特困“孤岛村”,因不通路,农副产品难运出,村民有病难求医。2014年修通了公路,并接着硬化后,交通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美光村党总支就与维西供销药材土产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总支+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去年以前的14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元。
村民蜂继华家不但买了摩托车,还建起了新房。“以前我家连电费都交不起,买大米买肥料,只有去赊账。”蜂继华的妻子苏建丽插话说,“中药材基地建起来后,我家出租3亩地,每年有2100元收入,再加上在基地务工和卖农家肥、山基土给基地,每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4年前,我连洗衣机和电冰箱都没见过,现在这些东西在村子里都平常得很。”
美光村第三党支部书记李学忠说:“前些年,马边海的村民每年都要从我家开的小卖部赊去4万多元的东西,现在不同了,来买好烟好酒都是付现钱。”李学忠回忆:2009年,州里的领导来美光村调研,问村民“要怎样才能走上脱贫致富路?”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只要把路修到村组,我们就可以自力更生走上致富路了。”
走在美光村蜿蜒的水泥路上,只见捧绿叠翠的核桃、油牡丹、青刺果和各种中药材长势喜人,在新建成的村委会办公楼里,村民们或办事、或打乒乓球、或看书……整个山村有了浓浓的文化味。
“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入,群众的物质生活开始好起来了。但是,如果贫困群众精神不脱贫,就不算真正脱贫。”美光村党总支书记李树雄说,“为防止贫困群众脱贫后返贫,我们充分挖掘和盘活优秀的乡土文化,帮助群众转变‘争穷不争富’的思想,从根子上解决‘扶贫要扶人,扶人扶精神’的问题,让群众发自内心想‘站起来’,而不是靠‘扶起来’。”(记者 尤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