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图书室,杨晓红一只手撑着身体,另一只手整理书籍,尽量减少腰部的受力。
自1998年生下女儿后,杨晓红就再也没有弯下过腰。
作为江苏连云港经济开发区青口盐场小学的一名教师,44岁的杨晓红看起来并无特别:朴素的妆扮,健谈,爱笑。当然,除了坐姿笔直得有些生硬。
杨晓红记得清楚,2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季节,在连云港一家医院骨科的诊疗室里,坐在她对面的医生边解释病情,边用手不停地撕一张A4纸,“他想用这种方式让我理解这种病的不可逆性。”
那时起,杨晓红知道自己得了一种叫“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也知道了自己一弯腰就会钻心疼的原因,“医生说这种病世界上都无药可医,且致残率非常高。”此后一年里,那个“撕纸”的声音经常会把她从噩梦中吓醒。
这些年来,杨老师的病情在加剧,她却雷打不动地站在讲台上,她说自己是在疼痛中打捞着校园里的笑声和读书声。
“有什么理由因为我的病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医生说这病是‘不死的癌症’。”看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再看看努力挤出笑容的丈夫,杨晓红提出了离婚,她说不想拖累他们。“他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揽着我的头,用一种温柔得近乎哽咽的声音说,别胡思乱想了,有我呢。”那天晚上,杨晓红在丈夫怀里哭了半宿。
青口盐场小学靠近海边,学生大都是盐场职工的子弟。时代变迁,盐场在萎缩,学校规模也跟着变小。校长王士林说。“全校九个年级共九个班123名学生,一年级只有6名,六年级有21名,初中部三个年级加起来41名。”杨晓红代小学部两个年级的英语课,同时兼任图书室的管理员。
53岁的王士林在青口盐场小学干了34年,杨晓红曾是他当年的学生。“她从江苏盐校毕业后回到这里当老师,后来又自修本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师岗位,生病了也是这样,哪怕再疼都要坚持上课。”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症特点为腰、颈、胸脊柱关节和韧带骨化,表现出来的就是疼痛。开始时疼痛是间歇性的,往后会发展为持续性的,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杨晓红将其描述为“混凝土浇筑的样子”,她现在患病已经在腰部以上,程度接进中期。
2012年以前,从青口镇的家到9公里外的学校上班,杨晓红骑电动自行车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如果有早读课,她会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到了学校,办公室和教室在四楼,从一楼到四楼的54级台阶,学生们2分钟可以跑上去,杨晓红“挪”上去需要12分钟。上台阶时,她需要双手扶着扶手,侧身对着楼梯,先抬右脚上一级,等左脚踩上来,腾出右脚再上第二级,“这样走腰部受力会轻一点儿。”
进入教室,杨晓红要站着上完一节45分钟的课,不停地在黑板和学生之间走动。尽管学校照顾允许她可以坐着上课,但她觉得,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需要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多进行口语交流,总是在讲台上不利于孩子们口语能力的提高,“那样对学生不好。”
“生病是我自己的事,只要能坚持,有什么理由因为我的病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患病20年来,杨晓红请假休息的天数加在一起没超过30天。
“重要的是自己别把自己当成病人就行了”
2012年,同事李燕买了私家车,两家相距不远,李燕就主动承担起了接送杨晓红上下班的“任务”,这样的义务接送已经持续了5年。
“她这种病最怕的是感冒和受凉,一犯病疼得我看着都掉眼泪。”李燕回忆起前年杨晓红疼痛发作的情景,“到学校连车都下不来了。”在两位同事的帮助下,杨晓红从车上下来后已经疼得满头大汗。那是小生初考试前最后一周英语课,看到实在无法爬楼,学校只得把会议室腾出来给杨晓红上课。
就算疼成这样,她在家也只休息了半天。“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块蛋糕,一个桔子,一把瓜子儿,还有一些卡片儿。”第二天下午,杨晓红回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学生们的“礼物”流下了眼泪。学生并不知道他们的杨老师得了什么病,只知道老师上课时总用手捂着腰,有时候冬天里头上还冒汗。
平日里,杨晓红是一个爱笑的人。“同事们说我笑点低,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在青口盐场小学,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人们从杨晓红脸上看到的常常是一张笑脸,尽管这笑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感受的疼痛。在她看来,心态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身体上的病痛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别把自己当成病人就行了。
从青年到中年,杨晓红就这样坚守着撑过来,她说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尤其自己经常带毕业班,小升初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有时候身体到了必须去医院止疼的时候,躺在病床上她还会通过电话或者微信与代课老师沟通,说说哪个孩子该注意哪些方面,如果遇到学习特别吃力的,就让人把孩子们带到家里补课。
最近这一年,疼痛发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有时一个月能犯两次。杨晓红感觉身体就像天气预报,“只要是要变天了,腰一准会疼。”
转眼之间,女儿已经读高三,马上就高考了。等孩子考上大学,丈夫打算把会计的工作辞了,专心照顾她。“她得这种病的结果就是不能弯腰,一弯腰就疼,所以腰总是直挺挺的,你也可以理解为她这是不向命运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