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鼎
“去年这会儿包菜地头收购价是5毛多近6毛,今年的价格一下降到了1毛,根本抵不上种植成本。”看着地里的包菜逐渐开始腐烂,常熟董浜镇菜农老邹感慨种菜有时真像是一场赌博。赌赢了,日子还好过;赌输了,只得自认倒霉。上周老邹不得不选择以8分钱一斤的价格将包菜卖给了蔬菜经纪人,尽管这一亩包菜让他亏了约1000块钱。
白菜卖出“白菜价”
菜农很受伤
像老邹这样的包菜(圆白菜)种植户,周边还有很多。面对今年突降的市场价格,零散的种植户大多选择“白菜价”大甩卖,成本收回一点是一点,而一部分种植大户干脆选择将成片包菜烂在地里。记者昨天来到董浜镇新民蔬菜合作社时就看到,地里的10多万斤包菜已经“炸开了花”,开始腐烂了。合作社负责人于茂喜算了一笔账:每亩包菜从种子到化肥,再加上人工,成本大约在2000元。以一亩包菜15000斤左右的收成来看,去年这会儿每亩的利润大概在5000多元; 而今年每亩差不多要亏上500多元。“作为合作社来说,我们抗风险的能力比散户强一点,但我们也不是不在乎这点损失。”谈到为何将包菜宁愿烂在地里也不卖,于茂喜坦言,一是为了尊严绝不贱卖,二是“花钱买教训”。
跟风选种带来供大于求
价格急剧下滑
那么,今年包菜价格一路下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记者昨天在常熟农贸市场采访时发现,这几天包菜的批发价是3毛钱。零售市场上,欧尚、沃尔玛的价格为0.75元/斤和0.49元/斤,而大润发更是仅为0.35元/斤。考虑到损耗与合理利润,中间商故意压价的嫌疑似乎可以排除。
“菜农种植大白菜、包菜这些年几乎成了一个习惯。”跟农业打了多年交道的董浜镇徐市办事处主任王志丰表示,选种包菜之类,菜农一来看中了容易种植,二来是收入也相对比较稳定。但种菜总有大小年之分,去年卖出好价钱,今年未必就一样好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菜价涨跌是价值规律的正常表现。比如包菜,去年每公斤地头收购价最高接近1.5元的高价,但今年众多农户跟风种植就很容易掉进产量过剩的陷阱,再加上集中上市等因素,市场供过于求,销售价格急剧下滑是很现实的事。看着不少菜农忍痛“割肉”真有情非得已的感觉。
“稳稳的幸福”亟须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采访中,不少菜农都表示,尽量避免菜贱伤农的“周期律”,安心种菜、不求高利是他们最期待的“稳稳的幸福”。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如何突破菜农掌握信息的局限性。记者注意到,菜农目前的种植大都不是跟着“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这根指挥棒在走,决定种植什么、种多少往往依据的还是一年前的价格信息,在产业链上始终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
“以个体菜农或小集体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容易导致各自为战,抗风险能力弱。而改变这一现象必须要建立农产品种养信息系统,此外提高菜农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及数量也是不可或缺的。”王志丰主任告诉记者,尽管农产品产销目前基本走的是市场化道路,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一直关注着农户们的生产经营,针对“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周期性波动,董浜正在积极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将把信息员采集的农产品种类、价格等信息,通过汇总分析,科学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供求走势。平台建成后同时还将向农户进行种植意向调查,与农户间实现市场信息的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从而有效避免农户个体的盲目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