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编办、省审改办启动“家家到”走访活动,深入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推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指导完善各项改革方案。这是继“问诊于企”“问需于企”“问政于企”后开展的第四次大调研,旨在推出我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升级版方案,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推进改革。
2014年以来,我省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系统架构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解决“一长四多”等问题。为进一步增强百姓和企业获得感,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目标,需要适时推出新的改革方案,实现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
编制公布新“五张清单”,更加彻底“放权”——
制定“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清单”,首批不再审批事项53项;组织市县编制“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南通提出不见面审批事项713项,镇江提出首批不见面审批事项177项;在国家级开发区实行一层全链条闭环审批,形成“国家级开发区全链条审批赋权清单”,初步梳理赋权事项220项;制定“经济发达镇赋权清单”,提出赋权事项451项;修订权责清单,健全依据权责清单追责机制,增加“追责情形”和“免责事项”。
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3550”目标——
“不见面审批”不只是网上办,而是作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在全省范围推开“不见面审批”,具体路径是“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省级层面出台“不见面审批”实施方案,力争8月底前全省实现“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积极探索县域“集成改革”,形成改革整体效应——
为解决改革碎片化问题,在宿迁、江阴等地开展“放管服”集成改革试点,打通层级壁垒、部门壁垒,同步撬动其他各项改革,逐步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便利企业创业创新和群众办证办事、保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基层政府治理架构。
深化简政放权环境评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3550”目标,借鉴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方式,对全省各设区市、市(县、区)开办企业、获得施工许可、办理不动产权证情况进行评价,推动各地对表找差、补齐短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全省上下推动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越来越强,合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氛围越来越好,各地各部门正在细化‘升级版’方案。”省编办、省审改办主任俞军介绍,四套“组合拳”是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抓手,今年下半年将陆续见实效。(黄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