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正文

全球报道:匿名捐款30年 给村小盖房 这位老人是"尹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匿名捐款30年,给村小盖房,为家乡修路……这位九旬老人是“尹明”? 徐本固老人。 记者 张莎 摄近日,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

匿名捐款30年,给村小盖房,为家乡修路……

这位九旬老人是“尹明”?

徐本固老人。 记者 张莎 摄

近日,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的一位居民向本报记者提供了一条线索:“我们社区年过九旬的徐本固老人匿名捐款已经30年了,他会不会是你们寻找已久的‘尹明’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徐本固老人的家里。

为“帮忙” 匿名捐款30年

徐本固老人家住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他的家在一栋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旧楼房内,面积不大,却干干净净。

徐本固老人说,他第一次匿名捐赠,是在30年前。当时他退休后回河南老家,了解到家乡的小学校舍简陋、办学条件差,把自己存了多年的8000元钱取了出来,匿名捐给学校盖了5间楼房。

几年后,徐本固再次回到老家,发现小学和公路之间有一段长长的烂泥路,孩子们上学、放学十分不便。当时仅有几百元退休工资的他,再次匿名捐出2万元,用于修路。

几十年前,徐老还没有听说过“慈善”二字,更不知道它的意思。“在我的字典里,就只有‘帮忙’两个字。”

出于“帮忙”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30年来,徐老对匿名捐款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次次有意识地寻找需要帮助的人。由于老人不懂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些年来,他找寻帮助对象的唯一途径,就是看报纸。

老人的继女张映辉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老人从报上得知重庆师范大学有来自农村的三名学生生活困难后,专门把我喊回家,让我去银行给这三个孩子汇500元。谁知银行不接收匿名汇款,我只好又把钱送回去。”

让张映辉没有料到的是,一段时间后,徐本固老人从大渡口前往沙坪坝,将这笔钱交给了学校的老师。

沪汉社区居委会向记者证实,前不久,沪汉社区养老院收到1000元匿名捐款。养老院的老人们说,他们曾见到徐本固老人捏着一个信封走进养老院办公室,没多久便空手出来。

儿孙们都非常支持老人的善举

年轻时当兵的经历,让徐本固老人养成了良好的作息、锻炼习惯。如今除听力较弱外,老人身体健朗、思维清晰。

老人告诉记者,30年来,在老伴许玉英的支持下,他已匿名捐款几十次,“党和国家政策好啊,我现在退休工资不低,儿孙也都有自己的事业,所以我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老人的继子张维克告诉记者,儿孙们都非常支持老人的善举,大家还经常主动帮助老人寻找、筛选合适的受助对象,当老人的“爱心快递员”。

自愿在离世后捐献遗体

在徐老家的一个抽屉里,有几张荣誉证书很是显眼,那是市红十字会发放的遗体器官自愿捐献证书。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老在报上得知,我国医学院学生上解剖课时所需的遗体标本很少。

1999年,徐本固老人自愿填写了死后捐献眼角膜的申请书。几年前,他又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在自己离世之后,无偿捐献遗体,奉献给医疗事业。

一开始,并不是所有家人都支持老人的决定。

“我告诉他们,人这一生,所有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人死了还能有用,这才是最好的。”老人说,他坚定的决心最终打动了儿女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