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太极拳预赛暨2017年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动太极拳公开赛(都江堰赛区)5日下午在都江堰飞龙体育馆“收势”。虽仅是预赛,但群众比赛项目甫一亮相便聚集大量人气,专业和业余两个领域所展现出的互融互通的新气象令人印象深刻。
增设群众比赛项目是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一大特色和创新,太极拳、马拉松、轮滑等19个普及和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被纳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普通人也可以在全运会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印象中太极拳的习练者多为中老年人,但都江堰的赛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其他年龄段的选手。成都太极会馆代表队的“娃娃兵”在5日下午规定组24式太极拳集体项目的比赛中特别显眼。“别说是孩子了,对于我来说能参与到这样高规格的比赛也是非常难得的经历”,该代表队教练刘宇杰说,“大多数孩子场上的表现都要好于平时训练,高规格的比赛倒逼孩子们去调整出最好的状态。”
参赛选手中不少也曾参加过业余比赛,但此间走下赛场后坦言专业的比赛呈现出的是很不一样的感觉,带着学习的心态参赛,不管最后名次如何,能站在这样的赛场上就已感到非常振奋和光荣。
本次比赛仲裁委员会主任温佐惠说:“太极拳本身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通过专业比赛,对普及可以有进一步的推动,毕竟能来这里参加比赛的都是骨干、高手,他们赛罢回去后势必会影响更多的人。”
温佐惠表示,业余爱好者中,在对太极拳套路掌握的质量上,客观来说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业余爱好者自己习练时,可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就行了,不会很注重动作的规范性。“但上了专业赛场,就不得不注重动作的质量、身体的稳定,不然裁判是要扣分的,这样一来业余爱好者的动作质量、规范都会有提高,”她说。
与此同时,一些民间高手“练家”也会给业内人士启发。“这次比赛有些选手的拳势、拳架,甚至比专业选手更精通,有些动作会让人眼前一亮,只不过可能因为身体条件,不适合做专业选手。通过这样的比赛,专业和业余两个领域加强了联系,两者可以互通互融,相互促进。”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志钢说。
“比赛也提醒我们去思考,”刘志刚说,“如何更好地完善太极拳的竞赛体系,业余和专业之间,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未来两者如何进一步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