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髋关节综合稳定新技术
市人民医院完成千例零脱位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是老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骨折后通常会实施髋关节置换术。6月5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王少林及其带领的团队,在近8年时间里实施了千例髋关节置换术,无一例髋关节脱位。
据了解,髋关节置换术,是外科很常见的手术,每年全球人工髋关节置换量达数十万例,疗效显著。但随着病例的增加,其并发症的绝对数量也日益增多,其中,术后髋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脱位率一般在1%—5%。
“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患者需要再次麻醉、复位和手术,”王少林说,这样一来,不仅增加其卧床时间,还会增加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如何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脱位率,一直是骨关节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为此,王少林带领其团队进行创新,务求将髋关节置换术“做精”,提出了髋关节综合稳定新技术。
“说到底就是精准医学的运用和创新。”王少林说,髋部有很多软组织,如关节囊、外旋肌、股方肌,要置换髋关节,就会先破坏这些正常的软组织,那在修补缝合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结构的修复,不能影响其功能。此外,髋关节解剖位置的精准重建也是新技术的“法宝”之一,王少林举例说,以股骨侧前倾角为例,在手术中,必须恢复其原有的角度,“多一毫不行,减一毫都不行。”
“不少医生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就是简单地切、缝合,这是行不通的。”王少林还提出,为了让髋关节术后不脱位,要控制好髋关节软组织的张力,“通俗来说,就是让髋关节能行动自如,如果张力太小,髋关节容易脱位,但张力太大,病人到时走路又会一跛一跛的。”王少林说,对已无关节囊或关节囊增生的病例,还要重塑适合的关节囊。
目前,第1000例患者马世珍已完成髋关节置换术,术后3天就已下床行走,髋关节无脱位,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