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重庆市场主体数增加89%
其间全市累计减免税600亿元
位于沙坪坝区大学城青年广场的重庆市大学生微企“梦花园”。近年来,我市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本报资料图片)
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做市场主体,其数量及增幅,是衡量地区经济活跃度最重要指标之一。2011年,我市有各类市场主体113万户。201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14万户,5年增长了89%。
重庆市场主体迅速增加,要归功于营商环境优化给创业带来的便利,也要归功于减免税等各种降低企业负担的措施对创业活动真金白银的支持——5年来,我市累计减免税600亿元。
减税是如何促进创业的?先来看一个案例。
几年前,黔江濯水古镇居民吕四海,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开一家酒店。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黔江,加快了旅游开发的步伐,濯水古镇即是其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之一。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镇并没有多少客流,吕四海因此不敢贸然开店。
古镇开发进展不大,濯水古镇的开发运营商——黔江区旅投公司也是有苦难言。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公司需要按照营业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旅游开发巨量的前期投入,都不能抵扣,导致这家国企陷入“投得越多、亏得越大”的怪圈,资金紧缺,在前后开发了小南海、神龟峡等景区后,便再也无力投资濯水古镇。
旨在优化税制结构、降低企业负担的营改增,让黔江旅投得以走出困境。
营改增以后,该公司2016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设施购买方面投入约5.49万元,可抵扣6325万元的增值税。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5年内,该公司不需再缴纳增值税。
得益于此,去年来,黔江旅投在濯水古镇建设了风雨廊桥、蒲花水乡、水上乐园等7大景观项目。随着客流量与日俱增,吕四海的酒店也终于在去年端午小长假开张。和他一样,依托于濯水古镇开办酒店、餐厅、酒吧等的创业者,相继涌现出了70多户。
得益于营改增,黔江旅投降低了税负,获得了投资的能力,从而间接地为“吕四海们”创业提供了机会。而后者,也通过这项税制改革,获得了更加直接的收益。
黔江区国税局人士介绍,营改增后,像吕四海这样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从此前的5%下降到现在的3%,按照目前的营业额,他一年大概能省下5000元,约占利润的十分之一。
为鼓励创业,国家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市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税范围逐年扩大。同时,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纳税人因营改增减税带来的利润增加,通过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带来叠加的减税效应。
例如,2016年,我市有5万户纳税人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2.99亿元,较上年增加58.54%。享受减税的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增加38%,平均每户收到5974元的减税“礼包”。
“减税和创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减税通过减负激励创业,培育新兴市场主体,从而增加税源;税源多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就有更多财力来搞好基础设施、搭建创业平台或者优化创业环境,为创业提供更多机会。”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说。